图1. 电解质的性质由LiTFSI和DOL/DME混合物(LiTFSI-DOL/DME)组成的电解质通常用于室温下的锂金属电池。需要注意的是,DOL和DME作为典型的醚溶剂具有相似的固有性质,包括粘度、相对介电常数、供体数和氧化电位(图1a)。这种电解质配方与锂金属的相容性良好,形成稳定的SEI,调节均匀的锂沉积,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考虑到DOL(−95°C)和DME(−69°C)的超低熔点,LiTFSI-DOL/DME电解质有希望驱动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的运行(图1a)。作者还制备了单独含有DOL或DME的电解质(LiTFSI-DOL,LiTFSI-DME),并进行了比较,以深入了解乙醚溶剂在低温应用中的功能。离子电导率是离子在体电解质中扩散的关键参数。作者首先用自制的Pt|Pt电解池进行了测量(图1b)。值得注意的是(图1c),即使在−40°C的超低温度下,所有电解质都表现出2–4 mS cm−1(LiTFSI-DOL/DME≈LITFSI-DME>LITFSI-DOL)。作者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图1d)揭示了电解质的热性能。三种醚基电解质在0~−70°C的温度范围内无明显结晶,具有广泛的操作温度范围(60至−70°C)。醚基电解质的另一个问题是在高压下的氧化稳定性较差(高于4.0 V vs. Li/Li+)。作者通过在不同工作温度下进行0.0~8.0 V的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稳定性来研究这一问题。LiTFSI-DOL/DME、LiTFSI-DME和LiTFSI-DOL在室温下保持~4.0 V,在−40°C下保持~5.0 V(图1e),这可以与大多数典型的商业正极相匹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发现了三种电解质的基本理化性质。DOL和DME基醚类电解质具有低温离子电导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氧化稳定性好等特点,有望成为锂金属电池的低温电解质。图2. 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接下来,作者测试了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所有电解质均采用高负载NCM523正极(3.2 mAh cm−2)和有限的锂金属负极(50 μm,~10 mAh cm−2)进行评估。当温度降至−40°C的超低温度时,所有三种电解质的电池都能正常工作,与室温相比分别提供66%、50%和38%的容量保留率(图2a)。值得注意的是,LiTFSI-DOL使电池能够保持高容量保留率,满意的库仑效率,以及在50个循环中良好的循环能力,优于其他两种电解质(图2b)。此外,使用LiTFSI-DOL的电池在高达0.3 C的倍率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充电性能,这对于− 40°C的锂金属电池来说是一个非常快的充电倍率(图2c)。图3. 电解质的表征图4. MD模拟图5. 锂沉积的特征最后,通过设计的三电极电化学技术、MD模拟和低温透射电镜,作者揭示了三种典型电解质的低温界面动力学。脱溶剂作为界面过程的限制步骤,主要决定了低温电池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脱溶剂行为与溶剂-溶质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已被定量揭示。溶剂-溶质相互作用的还原(例如,使用低亲和溶剂)被证明是低温锂金属电池的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因此,用低亲和的DOL溶剂配制的电解质促进了快速脱溶过程,使电池能够在−40°C下提供高容量保留和优越的倍率性能。总之,这项工作提出了调节溶剂-溶质相互作用,使电解质能够面向低温应用,这无疑为在超低温度下运行的电池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