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开发可逆锂金属负极,通过调节Li+溶剂化结构构建理想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SEI)是克服锂枝晶和有限CE等主要障碍的有力途径。
在此,北京理工大学孙克宁教授、王振华教授等人将球形介孔分子筛MCM-41纳米颗粒涂覆在商用PP隔膜上构建了MCM-41@PP @MCM-41复合隔膜,用于调节锂金属电池(LMBs)的Li+溶剂化结构。其中,作者首先通过水热法获得球形 MCM-41纳米颗粒,然后通过简单的刮刀工艺制备柔性MCM-41@PP @MCM-41复合隔膜。
研究表明,调节的溶剂化结构呈现出更多的接触离子对(CIP)和离子聚集体(AGG)的聚集状态,说明成功地在锂负极中构建了均匀的富含无机物的SEI。同时,复合隔膜中丰富且有序的纳米通道可导致均匀的Li+通量并提高离子电导率。更有趣的是,调节的溶剂化结构削弱了溶剂与Li+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Li+去溶剂化势垒低并引发均匀的Li沉积。
图1. 复合隔膜与PP隔膜的性能表征对比
因此,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传统碳酸酯基电解液中,基于复合隔膜的Li||Cu电池实现了~96.76%的高平均CE,远高于基于PP隔膜的电池(89.7%)。在0.5 mA cm-2、1.0 mAh cm-2条件下,采用MCM-41@PP @MCM-41隔膜组装的对称电池可稳定运行约1000小时。
作为比较,基于PP隔膜的对称电池在600小时后显示出强烈的极化、短路和电压波动。更重要的是,基于MCM-41@PP @MCM-41 组装的Li | LFP电池在6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2%。同时,带有MCM-41@PP @MCM-41隔膜的Li | NCM 622电池可保持比PP隔膜更高的容量和容量保持率(55次循环后为87.8%)。因此,采用介孔材料调控电解液中的Li+溶剂化结构是构建理想SEI和实现无枝晶锂负极的有力途径。
图2. 基于复合隔膜组装的Li | LFP/NCM622电池性能
Regulating Solvation Structures Enabled by the Mesoporous Material MCM-41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CS Nano 2022. DOI: 10.1021/acsnano.2c08441
原创文章,作者:华算老司机,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2/11/24/ec4e35c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