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沈少华教授NML:Zn-PCN在可见光下催化整体水分解 2022年11月29日 上午12:19 • 顶刊 • 阅读 43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中间配位策略,并合成了原子分散的锌配位三维(3D)海绵状PCN(Zn-PCN)。 聚合物氮化碳(PCN)具有用于收集太阳光和驱动水氧化还原反应的合适的带结构,但其电荷转移能力较差,表面反应动力学缓慢,限制了其用于水分解的光催化活性。 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沈少华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新的中间配位策略,并合成了原子分散的锌配位三维(3D)海绵状PCN(Zn-PCN)。 得益于源自3D多孔结构的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Zn-PCN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整体水分解,产生H2和O2的化学计量比为2: 1,H2的生成速率为35.2 μmol h-1 g-1。 本文通过DFT计算,以测定锚定Zn单原子对PCN电子构型的影响。能带结构和态密度(DOS)计算结果表明,对于PCN, C 2p和N 2p轨道都参与导带(CB),而价带(VB)由N 2p轨道主导。 随着Zn单原子的引入,Zn 3d轨道对Zn-PCN的CB有很大的贡献,在VB上方约2.07 eV处出现了一个新的与Zn相关的间隙能级。 同时,Zn-PCN的带隙较BCN增宽,与引入Zn单原子后光吸收边的蓝移一致。其中,不同的Zn单原子加载量并没有明显改变Zn-PCN的带隙。 当Zn单原子负载含量较高时,Zn-PCN的功函数较小,表明Zn-PCN载流子浓度较高,有利于电荷转移能力和电子激发。从差分电荷密度图可以看到Zn-PCN中电荷的重新分布,空穴主要富集在Zn单原子上,电子聚集在相邻的C和N原子上。 这种局域电荷分布将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在空间上相互分离,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重组,抑制了H2和O2在表面的反反应。 Electron-Deficient Zn-N6 Configuration Enabling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 for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Nano-Micro Lett., 2022, DOI: 10.1007/s40820-022-00962-x.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962-x. 原创文章,作者:华算老司机,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2/11/29/fe12b46481/ NML催化西安交大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西安理工李喜飞/秦戬AM: 具有半共格相界的可控异质结促进CoSe2/FeSe2的钾存储 2023年11月1日 王海燕/孙旦Angew:实现超高倍率钠电池的电极-电解液界面化学调制 2023年10月15日 锂电又发Nature,哈佛大学攻克锂枝晶难题! 2023年11月4日 上大王勇Nano-Micro Lett.:通过逐步锂沉积和剥离实现无枝晶且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2023年10月25日 Nat. Commun.:全暴露Pt-Fe团簇耦合Pt-Fe界面,实现高效PROX制氢 2022年11月23日 Chem. Eng. J.:银修饰的无定形钴氢(氧)氧化物实现高效析氧 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