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书宏院士!建议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创造条件让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

来源丨科奖中心综合自网络
全国人大代表俞书宏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时说说:“现在很多所谓的‘卡脖子’技术,很多情况是卡在基础原材料上,包括材料的加工精度。基础原材料很重要,没有原材料就没有办法做一些重要领域所需要的高品质材料。像碳纤维,尽管我们能制造出来,但是我们的质量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一点。这需要依靠基础研究的长周期积累,才有可能突破。”
俞书宏说,中国的科学家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甘坐愿坐“冷板凳”。他更希望通过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让科学家们稳坐长坐基础研究的“冷板凳”, “每一个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只有53万元,青年基金只有30万元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每年在300亿元左右,这和我国的科研体量是不相配、不相称的。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增加投入的同时,还要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卸担子,“中国传统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但做基础研究和行政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建议让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兴趣,取得很多学术成果的科研人员专注本领域研究,减少行政管理事务的干扰。”
全国人大代表范先群也呼吁,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年轻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从事基础研究,“对处于科研生涯早期的优秀青年人才,应努力解决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其专心科学研究。加强人文关怀,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多获得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其从事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此前,周忠和院士曾建议,应该改革科技工作者收入的构成,对基本保障和绩效比例进行调整,让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能过上稳定的、体面的生活。政策举措只有让科研人员过上体面的生活,才能让大多数科研人员不为各种窘迫所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热衷忽悠项目,不为形形色色的外部诱惑所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接受采访时曾说:现在有些单位的政策导向与评价机制,是给已出研究成果的科学家重复褒奖,而更多大器晚成型青年科学家研究成果都还没拿出来,‘板凳’就被人家抽走了,青年科学家想坐‘冷板凳’都坐不了或没得坐。金振民院士建议,社会应该多摆凳子、多搭台子、多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和培养青年科学家有科学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03/18/adb3c9f6d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