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的各种躺平!

来源丨科学网博客

不久前,《自然》登载的文章《卷不动了:学术界迎来“躺平”潮 》(Fed up and burnt out: ‘quiet quitting’ hits academia)引起很多高校教师共鸣。

在国内高校,“躺平”已是很多老师日常交流中的常见词,而且有很多老师确实已经选择“躺平”。

据我们观察,高校专任教师躺平,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仅供参考):

正常躺平—有编制讲师、副教授

我们一般谈论大学教师躺平现象主要指那些多少年来基本不做科学研究,只是简单应付最基本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有的青年教师同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10多年过去了有的依然在讲师(属于博士学位直接享受的职称待遇)职称上踏步不前。因为这类教师基本没有科研成果,教学也不出色,而他的同学因出色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早已经是教授博导了。这类“不求进取”(姑且这样称呼,应该不算冒犯)教师也许引进时专家看走了眼,或其它原因。

这类躺平的大学教师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有的学校通过转岗消化这些“不求进取”教师。当然对于那些不适合教师工作岗位有其它专长教师转岗,属于人尽其能没有什么值得责备。我称这类教师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学者躺平现象”。

据初步观察,目前高校中,大多数躺平的老师属于这一类,其中女老师因为家庭、生育等精力消耗更大,躺平比例更大一些。

光荣躺平—有人才帽子的教授

近日,一位教授聊起当下学术界的另类“学者躺平”现象。

他说现在国内学术界值得大家深思现象:一种现象是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戴上各种学术荣誉帽子的部分学者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该到享受奋斗成果的时候了,选择“躺平”,这似乎属于“光荣躺平”现象。

这类学者躺平的表现主要在:不再处于科学研究一线,平日主要应付各种“利益差事”。例如有的并不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倾情权力热衷于当官,有的热衷于参加各种评审以及哪些没有像样成果的“学术报告”等活动。

然而,国家的科技创新正需要他们在享受国家给予他们丰厚待遇同时继续在科技一线付出。因为他们不需要为了帽子而奋斗,可以相对自由地从事一些国家急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出一点重大原创成果,为国分忧。

无奈躺平——折腾多年,错失人才帽子

另一种“学者躺平”现象是经过反复申报各种国家级帽子直至年龄到限而没有成功的青年学者。他们中有部分人已经厌倦了那种没完没了的“奋斗帽子”工作生活,也决定“躺平”。

这类“学者躺平”现象似乎值得同情。因为,他们中确有一些具有真才实学成果丰硕的学者,由于一些非成果因素失去帽子机会。

当然,这些学者即使躺平,由于他们对于日常的教学科研“套路”娴熟,可以轻松应对大学年终绩效考核,日子过得不会太差。至于我们的“组织”想让人家还像以前奋斗帽子那样“涛声依旧”的科研状态就有点强人所难。

然而,我相信他们中一定还会有人基予对科学的热情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并在不经意中做出好的科研成果。

躺不平——“非升即走”的青椒和博后

最近几年,各个高校普遍学习国外高校采取“非升即走”聘用规则,使得新晋青椒以及广大博后压力山大,直呼:躺不平,也卷不动!

目前,在很过高校,讲师入职之初,不会直接给予“编制”,而是签署劳动合同。要求在若干年内完成拿到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者某种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方可通过绩效考评,留任副教授,否则“几年之期已满就卷铺盖走人吧”。

获得副教授职称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相当的压力和负担。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包括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相应的成绩。

在这种高压之下,青椒和博后基本上失去了躺平的资本,不得不在竞争激烈的科研圈继续“卷”,直到拿到编制和副高职称,然后才有可能考虑“躺平”的问题。

想躺平?越来越难了!

近年来,高校教师整体考核压力越来越大,各种人事改革政策陆续推出。

比如有的高校规定:已经通过考核的长聘教师继续实施“严格”的考聘管理,对一些他们认为“不合格”的教师实施“职称退步”管理举措,即正高退为副高,副高退为讲师;

有的学校要求:即使有编制,也要非升即走;

还有,越来越多学校针对教师的考核除了论文外,还要求每年需要申请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否则考核可能不合格。

……

各种措施之下,高校老师想要完全躺平,几乎是不可能。

也有老师认为:高校内部或许从来没有“躺平”的可能,所谓躺平,更多是一种工作过于劳累后的心理安慰罢了。

主要内容参考:科学网博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庆生教授文章《聊聊另类学者躺平现象》。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06/10/43df55295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