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新/胡琪Angew.:杂原子掺杂导致电化学水氧化机制的转变

何传新/胡琪Angew.:杂原子掺杂导致电化学水氧化机制的转变
杂原子掺杂是提高金属基电催化剂析氧反应(OER)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普遍认为,掺杂并没有将OER机制从吸附质演化机制(AEM)转变为晶格-氧介导机制(LOM),活性的增强归因于优化的氧中间体结合能。然而,这似乎与掺杂OER电催化剂的过电位(<300 mV)比AEM的极限(>370 mV)。
基于此,深圳大学何传新教授和胡琪博士等人报道了将磷(P)掺杂的镍-铁(Ni-Fe)混合氧化物作为模型电催化剂,观察到掺杂增强了金属-氧键的共价,从而驱动OER途径从AEM到LOM的转变,打破了*OH和*OOH在AEM中的线性吸附关系。所制备的P-掺杂氧化物在10 mA cm−2下,过电位仅为237 mV。
何传新/胡琪Angew.:杂原子掺杂导致电化学水氧化机制的转变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P掺杂引起的OER机制转变。根据NiOOH和P-NiOOH的态密度(DOS)发现,在P掺杂后,Ni 3d轨道中心能量下降,能值为0.23 eV,而O 2p轨道中心能量略有上升,导致Ni 3d轨道能带与O 2p轨道重叠。这种重叠可以显著增强金属-氧共价,从而触发LOM途径。
为进一步阐明掺杂是否可以触发LOM途径,作者计算了P-NiOOH和未掺杂P的NiOOH的LOM和AEM途径的能垒,在LOM的反应过程,其中NiOOH中的晶格氧原子被活化并作为活性位点。
何传新/胡琪Angew.:杂原子掺杂导致电化学水氧化机制的转变
此外,NiOOH经AEM的自由能图显示出较高的能垒(1.09 eV),远小于LOM(1.62 eV),表明NiOOH更倾向于AEM途径。AEM的能垒远大于P-NiOOH上LOM的能垒,反映出P-NiOOH更倾向于LOM途径。总之,DFT计算表明P掺杂显著增强了NiOOH中Ni 3d轨道能带和O 2p轨道的重叠,从而实现了从AEM到LOM的途径转变。
何传新/胡琪Angew.:杂原子掺杂导致电化学水氧化机制的转变
Unlocking the Transition of 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Mechanism Induced by Heteroatom Doping.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9732.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09/23/2f23b82a1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