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过程中,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然而,由于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能源的自然波动,在生产水平与消耗不匹配的情况下,需要一种有效的能源储存路径。一种潜在的能量储存途径是通过电解水生产氢气,当这种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时,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氢被称为绿色氢。在这一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是具有缓慢动力学的析氧反应(OER)以及它的高热力学势。掺杂Fe的Co3O4是有效的OER催化剂,但Fe在其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基于此,弗里茨-哈伯研究所Helmut Kuhlenbeck和Beatriz Roldan Cuenya(共同通讯)等人结合准原位制备和超高真空中的电化学实验,比较了Co3O4(111),CoFe2O4(111)和Fe3O4(111)薄膜电催化剂的OER性能。
本文使用来自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测试的线性扫描伏安图的数据,汇总了薄膜氧化物在1.63 VRHE电位下的OER活性。实验的第一步是循环伏安测试(从开路电位到OER电位的阳极LSV,然后是阴极LSV到1 VRHE)。随后,将电势恢复到j=1 mA cm-2时的电势并保持至少2 h。然后,进行进一步的CV扫描(从OER过程中施加的电位降至1 VRHE的阴极LSV,然后阳极扫描回到OER条件)。由于电化学实验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已知,因此可以定量地比较薄膜之间的活性数据。由此也发现,Co1+δFe2-δO4(111)(δ=0.2)是此时活性最高的催化剂。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发现,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Co1+δFe2-δO4(111)的活性与Fe浓度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关系趋势:Fe浓度较低的薄膜具有较高的活性,而这种依赖关系是显著的,催化剂的活性随着Fe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几倍。更加重要的是,CoFe2O4(111)的活性比Co3O4(111)高约四倍,比Fe3O4(111)高约九倍,其活性严重依赖于Co/Fe浓度比。在反应条件下,三种氧化物都被氢氧化物覆盖,对于CoFe2O4(111),通过部分Fe溶解,氢氧化物的Fe/Co浓度比得到稳定。
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Co3O4(111)和Co1+δFe2-δO4(111)在OER条件下基本稳定,但Fe3O4(111)部分转变为立方γ-Fe2O3相。Co1+δFe2-δO4(111)是最优异的催化剂,在OER过程中,Co1+δFe2-δO4(111)通过溶解失去了Fe,最终达到了一个稳定的低Fe浓度,而Co的溶解则没有被检测到。OER 2小时后,Co3O4(111)表面出现颗粒状结构,而Co1+δFe2-δO4(111)和Fe3O4(111)的表面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虽然Co3O4(111)最初具有较高的OER活性,但随着OER的进行而降低,本文将其归因于:催化剂引入到包含具有更多还原Co2+位点和羟基的电解质后形成的表面层的较高活性。相反,Co1+δFe2-δO4(111)活性在OER条件下升高,在还原条件下降低,本文将这一发现归因于Fe表面浓度升高钝化表面。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促进未来Co基OER电催化剂的发展。
Comparative Study of Co3O4(111), CoFe2O4(111), and Fe3O4(111) Thin Film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046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461-0.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09/30/36c802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