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均相催化剂上将CO2加氢制成甲烷(CH4)、一氧化碳(CO)或合成天然气是减少CO2排放,以及减缓温室效应的有吸引力的方法。事实上,CO2加氢是一个结构敏感的反应,其中催化剂粒径是控制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关键。
根据前人报道,原子分散的孤立金属位点有利于逆水气变换(RWGS)反应,而金属簇是CO2甲烷化的活性位点。然而,人们对结构敏感性的机理认识尚不完善,并且活性中心变化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其它金属催化剂相比,负载型Re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本征反应活性,且产物选择性对Re粒径较为敏感。因此,华中科技大学郭利民课题组构建了具有不同Re粒径的Re/TiO2催化剂,并且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CO2转化呈现出波浪式的、尺寸依赖的活性。
具体而言,粒径小于1 nm时,催化剂上主要发生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粒径大于1 nm时,催化剂上主要发生CO2甲烷化反应,这种变化趋势可能是由于活性中心的种类和相应的催化机理不同。
对于RWGS,吸附在周边位点的CO2可以在Re1/TiO2被氢化为甲酸盐,随后甲酸盐转化为CO并以低能垒脱附;随着粒径的增大,Re-Re键出现,Re-CO键的强度逐渐增强,导致RWGS反应速率降低。
对于CO2的甲烷化,边缘位点也要考虑其中。CO2在Re团簇上的氢化遵循两步路径,即CO2最初以CO的形式被解离吸附,以及CO随后氢化成甲烷。在第一步中,边缘位点和周边位点都可以激活CO2,并且过量的氧阳离子部分氧化了Re团簇;在第二步反应中,CO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对甲烷化反应起决定性作用,位于边缘的原子比周边的原子更有利于甲烷的生成。
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CO2甲烷化和边缘位点之间的强相关性,这是因为CO和周边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强,不允许进一步加氢。总的来说,单个Re原子催化剂的周边位置使得CO2能够通过甲酸根途径完成RWGS反应,而Re簇的边缘位置更倾向于氧化还原途径生成CO和随后CO加氢生成CH4。
Size-Dependent Active Site and Its Catalytic Mechanism for CO2 Hydrogenation Re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ver Re/TiO2. ACS Catalysis, 2023. DOI: 10.1021/acscatal.3c01735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1/fd83d6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