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Science之后,卜令正/黄小青再发JACS! 2023年10月5日 上午12:31 • 头条, 百家, 顶刊 • 阅读 15 成果简介 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设计高性能、高选择性的铂基甲酸氧化反应(FAOR)催化剂是一项迫切需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厦门大学卜令正、黄小青等人报道了一类新的表面不均匀的PtPbBi/PtBi核/壳纳米板(PtPbBi/PtBi NPs)作为高活性和选择性的FAOR催化剂,即使在复杂的膜电极系统(MEA)介质中也具有优异的性能。 该催化剂的FAOR比活性和质量活性分别达到25.1 mA cm-2和7.4 A mgPt-1,分别是商用Pt/C的156倍和62倍,是迄今为止所报道的FAOR催化剂活性的最高值。同时,在FAOR试验中,该催化剂对CO的吸附极弱,对脱氢途径的选择性很高。 更重要的是,PtPbBi/PtBi NPs在单个DFAFC器件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达到161.5 mW cm-2的功率密度,并且具有稳定的放电性能(在0.4 V下,放电10 h后电流密度衰减45.8%)。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结果共同揭示了PtPbBi和PtBi之间的局部电子相互作用。此外,高耐受性的PtBi壳层可以有效抑制CO的产生/吸附,从而使催化剂遵循FAOR的脱氢途径。该工作展示了一种高效的Pt基FAOR催化剂,具有100%的直接反应选择性,这对推动DFAFC的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工作以《Platinum–Lead–Bismuth/Platinum–Bismuth Core/Shell Nanoplate Achieves Complete Dehydrogenation Pathway for Direct Formic Acid Oxidation Catalysis》为题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黄小青教授等人曾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Biaxially strained PtPb/Pt core/shell nanoplate boosts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is》的研究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卜令正。 文中,他们制备了一种PtPb/Pt核/壳纳米板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双轴应变。研究发现,这些PtPb/Pt纳米板具有高而稳定的ORR活性,理论计算认为这是由于应变优化了Pt-O结合强度。 接下来,让我们一睹:加点Bi,如何实现甲酸氧化性能的世界纪录? 图文导读 图1. PtPbBi/PtBi NPs的形态和结构表征 以Pt(acac)2、Pb(acac)2和Bi(Ac)3为金属前驱体,在OAm和ODE的混合物中,采用湿化学法在非水条件下制备了PtPbBi/PtBi NPs。AA作为还原剂。HAADF-STEM图像显示均匀分散的六边形纳米板是主要产物(图1a)。在放大后的HAADF-STEM图像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表面的不均匀结构(图1b)。尺寸统计结果表明,这些NPs的平均边长为13.5±0.5 nm,厚度为9.2±0.4 nm。ICP-OES显示Pt/Pb/Bi的组成为50.1/44.7/5.2。 XRD测试显示,与标准峰位置相比,衍射峰的负位移表明Bi成功引入PtPb晶格并进行了晶格扩展。利用HRTEM进一步研究了PtPbBi/PtBi NPs的原子结构(图1d)。在高倍图像中,晶格间距(0.215 nm)对应PtPb的(110)晶面(图1e)。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式显示了该结构为六角相结构(图1f)。此外,通过耦合AC-HAADF-STEM-EDX元素映射,发现Pt的元素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富Pt壳,Pb和Bi分布均匀(图1g)。 图2. PtPbBi/PtBi NPs的原子级结构分析 为了探测纳米板的精确结构,采用了AC-HAADF-STEM进行原子水平分析。有趣的是,除了核/壳结构外,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不平整的表面和锯齿状的边缘(图2a)。从核心到壳的过渡和边缘的锯齿状结构在高倍图像中均可见(图2b)。对边缘的AC-HADDF-STEM-EDX元素映射显示,Pt和Pb分别在壳层和核层显著富集,而Bi均匀分布(图2c)。 原子分辨率元素映射演示了元素的特定分布。如图2d所示,可以观察到,Pt和Pb形成有序的内部六角框架,而Bi原子与Pt和Pb原子重合。使用温度颜色模式来可视化所选矩形区域内不均匀表面的分布,并显示其凹陷程度(图2e)。通过对不均匀中心(L5、L6、L7)原子柱的强度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蓝色标记的峰明显低于两侧,证明了不均匀表面的存在(图2f)。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PtPbBi/PtBi NP的内部原子模型,由PtPbBi六方核和PtBi壳组成(图2g)。 图3. PtPbBi/PtBi NPs的FAOR和MEA性能评价 在酸性条件下评价了PtPbBi/PtBi NPs/C、PtPb/Pt NPs/C和商业Pt/C的FAOR活性。与如图3a所示,与商业Pt/C相比,PtPbBi/PtBi NPs/C、PtPb/Pt NPs/C的氢吸附/解吸峰较弱。Bi的相关氧化峰出现在0.878 V处,证明Bi的引入成功。不同催化剂的正向扫描曲线(图3b)显示,PtPbBi/PtBi NPs/C的质量活性为7.4 A mgPt-1,优于PtPb/Pt NPs/C (2.4 A mgPt-1)和Pt/C (0.12 A mgPt-1)。 由于表面结构不规则,PtPbBi/PtBi NPs/C比PtPb/Pt NPs/C表现出更大的ECSA。PtPbBi/PtBi NPs/C的比活性(25.1 mA cm-2)分别是PtPb/Pt NPs/C (8.6 mA cm-2)和商用Pt/C (0.16 mA cm-2)的2.9和156倍。 显然,PtPbBi/PtBi NPs/C的质量活性和比活性最高(图3c)。同时,PtPbBi/PtBi NPs/C表现出最高的FAOR活性,超过了迄今为止报道的大多数基于Pt的FAOR催化剂(图3d)。PtPbBi/PtBi NPs/C的Tafel斜率为122.4 mV dec-1(图3e),远低于PtPb/Pt NPs/C (142.0 mV dec-1)和商用Pt/C (342.5 mV dec-1),表明PtPbBi/PtBi NPs/C的FAOR动力学得到了增强。 除此之外,还用计时安培法测定了每种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与商用Pt/C和PtPb/Pt NPs/C相比,PtPbBi/PtBi NPs/C在测试3600 s后仍然保持最高的电流密度(图3f)。商品Pt/C在3600 s后出现严重的颗粒团聚现象。 考虑到PtPbBi/PtBi NPs/ C在FAOR中的优异性能,作者进一步评估了其在复杂MEA介质中的性能。以PtPbBi/PtBi NPs/C作为阳极催化剂,在80°C和1 bar下,PtPbBi/PtBi NPs/C的功率密度为161.5 mW cm-2(图3g),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报道的DFAFC最有效的阳极电催化剂之一。在0.4 V下的稳定放电测试也显示,PtPbBi/PtBi NPs/C在运行10 h后电流衰减率为45.8%,具有良好的器件应用潜力。 图4. 机理研究 为了探究FAOR活性高的原因,利用XPS分析了其价态。在Pt 4f7/2谱中,Pt存在三种价态,分别为Pt0、Pt2+和Pt4+。显然,大部分Pt处于金属态(图4a),而Pb以两种状态(Pb0和Pb2+)存在,以金属Pb为主(图4b)。 与PtPb/Pt NPs/C和商品Pt/C相比,PtPbBi/PtBi NPs/C中Pt的结合能(BE)发生了负位移,这可能增强了质子结合和脱氢过程,同时减弱了催化剂表面对有害吸附中间体的吸附强度,从而提高了活性。BE的位移可归因于Pt、Pb和Bi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同时,PtPbBi/PtBi NPs/C的Pt0含量(~50.6%)高于PtPb/Pt NPs/C(~44.9%),表明不均匀的外壳产生更多的PtBi活性位点以增强FAOR活性(图4c)。 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内在机制,分别采用XANES和EXAFS研究了Pt的电子结构和配位结构。PtPbBi/PtBi NPs中Pt的白线强度远低于PtO2,但高于金属Pt箔,表明PtPbBi/PtBi NPs中的Pt主要以金属态存在(图4d)。 EXAFS光谱(图4e)显示,PtPbBi/PtPb NPs和PtPb/Pt NPs中没有对应于Pt-Pt键的峰,而低强度峰是由Pt-M (M=Pb、Bi)的形成引起的。与PtPb/Pt NPs相比,Pt-Bi的形成可能导致PtPbBi/PtBi NPs的峰发生负位移,而峰强度的减小反映了配位数的降低,表明空位的存在,这可能是由于表面不均匀造成的。进一步的小波变换(WTs)发现PtPbBi/PtBi NPs的k值略高于Pt箔,也证明了Pt-M (M=Pb、Bi)的存在。 为了研究性能增强的原因,作者也采用原位FTIR监测了材料在反应中的CO中间体。在PtPbBi/PtBi NPs/C的原位FTIR光谱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在2342 cm-1左右出现与CO2吸附有关的不对称拉伸振动峰(图4g),而在FAOR过程中没有检测到CO峰。相比之下,在PtPb/Pt NPs/C和商业Pt/C的谱图中都检测到CO的存在。因此,作者得出结论,通过构建表面不均匀的PtPbBi核和PtBi壳结构,可以有效地将FAOR途径从双途径转化为脱氢途径。 文献信息 Platinum–Lead–Bismuth/Platinum–Bismuth Core/Shell Nanoplate Achieves Complete Dehydrogenation Pathway for Direct Formic Acid Oxidation Cataly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0262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5/0bf72a4f28/ 催化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东南&同济Adv. Sci.: 防水锂负极+LiOH正极=长寿命高能锂空气电池 2023年10月11日 北大/武理Nat. Commun.:在85℃下快速充电的铝-硫电池 2024年3月16日 EnSM:超稳定Ti2O(PO4)2(H2O)作为钙离子电池用新型Ca2+储存电极材料 2023年10月24日 2400h!南科大徐保民团队,继Science之后,再发Nature子刊! 2024年11月11日 ACS Catalysis: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官能化的Au纳米颗粒用于将CO2电化学还原为CO 2023年10月11日 杜平武/朱艺涵/陈木青Nature子刊:受黎曼曲面启发制备多维氮掺杂碳纳米材料! 202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