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张袁健/沈艳飞Angew.:Fe-N-C纳米酶的Fe浸出和氧还原选择性研究

东南大学张袁健/沈艳飞Angew.:Fe-N-C纳米酶的Fe浸出和氧还原选择性研究

抗坏血酸(H2A)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成分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同时它也作为一种促氧化剂出现在癌症治疗中。然而,H2A氧化背后的这种“矛盾”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

基于此,东南大学张袁健教授和沈艳飞教授等人报道了Fe-N-C纳米酶作为铁蛋白模拟物在催化H2A氧化过程中的Fe浸出及其对氧还原反应(ORR)选择性的影响。边缘N-C位点通过2e ORR产生的微量O2•−积累并攻击了Fe-Nx位点,当H2A浓度增加到2 mM时,导致不稳定的Fe离子线性泄漏高达420 ppb。

结果表明,Fe-N-C上相当大一部分(~40%)的N-C位点被激活,并最终开启了一条新的2+2e ORR路径,伴随着Fenton-型H2A氧化。

东南大学张袁健/沈艳飞Angew.:Fe-N-C纳米酶的Fe浸出和氧还原选择性研究

作者研究了Fe-N-C和N-C纳米酶的氧还原选择性,还计算了无催化剂情况下H2A氧化的能量分布。当N-C存在时,O2可以停留在石墨N附近的C原子上,这种活化的O2可以很容易地以0.05 eV的Eb氢化,形成弱吸附的OOH中间体,该中间体自发形成ΔE为-0.8 eV的H2O2

同样,毗邻吡啶氮的C原子也可以作为活性位点。活性氧可自发氢化形成被吸附的OOH中间体,最终氢化生成H2O2,Eb为0.3 eV。

东南大学张袁健/沈艳飞Angew.:Fe-N-C纳米酶的Fe浸出和氧还原选择性研究

在有N-C位点和没有N-C位点的情况下,该反应的放热差异是由于H2O2和氧化的H2A在N-C位点上的吸附热。对于Fe-Nx位点,该反应表现出不同的4e途径,O2的最终还原产物为H2O。在该反应途径中,O2首先停在Fe中心,然后被氢化形成吸附的*OOH,其Eb仅为0.08 eV。

该过程的ΔE值(-0.28 eV)高于N-C位点的ΔE值(-0.20 eV),说明Fe中心与*OOH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削弱了*OOH的O-O键,使得后续的氢化反应发生在上部的O上形成H2O并吸附O。

东南大学张袁健/沈艳飞Angew.:Fe-N-C纳米酶的Fe浸出和氧还原选择性研究

Insights into Iron Leaching from an Ascorbate-Oxidase-like Fe-N-C Nanozyme and Oxygen Reduction Selectivity.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2463.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6/dfc80aba0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