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春义教授,第25篇Angew.! 2023年10月7日 下午6:12 • 头条, 干货, 顶刊 • 阅读 10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得益于其固有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特性,已被认为是电网规模储能技术的引人注目的候选者。构建一个可靠的固体电解质中间层(SEI)是实现高度可逆的锌金属(Zn0)电极的必要条件。 成果简介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课题组发现与传统的“体溶剂化”机制相反,SEI结构主要以双电层(EDL)吸附为主。作者用醚添加剂控制EDL吸附和Zn2+溶剂化。在EDL上具有介质吸附的12-crown-4导致形成了具有内部无机ZnFx/ZnSx和外部有机C-O-C组分的层结构SEI。这种结构赋予了SEI高刚度和强韧性,使100 cm2 Zn||Zn软包电池在面积容量为10 mAh cm−2的情况下,累积容量为4250 mAh cm−2。更重要的是,一个2.3 Ah Zn||Zn0.25V2O5•nH2O软包电池提供的能量密度为104 Wh Lcell−1,并在低负/正极比(2.2:1)、贫电解质(8 g Ah-1)和高面积容量(~13 mAh cm−2)的恶劣条件下运行> 70天。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支春义教授的第25篇Angew! 图文导读 图1. EDL结构和不同电解质的Zn2+溶剂化性质 作者通过引入一系列醚添加剂,即15-冠-5(15-C-5)、12-冠-4(12-C-4)和三甘醇二甲醚(G3)来控制EDL吸附和体积Zn2+溶剂化。它们在EDL吸附行为(15-C-5 < 12-C-4 < G3)和Zn2+溶剂化能(15-C- 5 > 12-C-4 > G3)上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此外,这些醚分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单元(-[-CH2-CH2-O-]-),从而排除了化学成分的干扰。将三种添加剂引入基线电解液2 m Zn(OTf)2/H2O,H2O:醚重量比为8:2。为简单起见,将电解质分别记为15-C-5、12-C-4、G3和水。 图2. 半电池电化学性能 在电流密度为1 mA cm-2、面积容量为1 mAh cm-2的情况下,作者用Zn||Cu半电池检测Zn0的电镀/剥离可逆性。图2中显示了库仑效率(CE)作为循环数的函数。12-C-4电池的CE在第20个周期急剧上升到99.4%,然后逐渐上升,然后稳定在~99.6%,直到第100个周期,之后在第300个周期之前保持在这个值附近。相比之下,对于15-C-5和G3的电池,在第20和第50个周期上升到~99%,在第100个周期之前逐渐下降到~98%,在第300个周期之前保持在~98%。 图3. 形成的SEI的结构组成 图4. EDL吸附主导SEI形成机理的示意图 SEI的主要组成以及在三种电解质中的吸附/溶剂化行为表明,SEI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EDL吸附物质的分解决定。在15-C-5和G3电解质中,对醚的吸附最弱,吸附最强,导致形成无机主导和有机主导的SEIs。在重复Zn0电镀/剥离过程中,均发生裂纹或溶解,不能有效阻断水电解质的侵入,导致严重的氢气气体演化和持续的自放电。而12-C-4的介质吸附形成层结构SEI,内层为无机ZnFx/ZnSx,外层为有机C-O-C。 无机成分的高刚性/强度(ZnFx)显著抑制锌枝晶的生长,而有机成分的高韧性(C-O-C)确保了SEI层足够的灵活性,这两个使更可靠和可持续的SEI相比单独无机主导或有机主导的SEI。这说明了有机和无机成分共存的重要性。作者注意到,水分子既可以吸附在EDL上,也可以吸附在溶剂化的Zn2+上。然而,很难区分它们对SEI形成的贡献。 图5. 高面积容量的可负担能力 图6. 高面积容量软包电池 采用12-C-4电解质的100 cm2 Zn||Zn软包电池在高面积容量为10 mAh cm−2时,其累积容量为4250 mAh cm−2,实际ZUR为43%。高容量的Zn||Zn0.25V2O5 •nH2O全电池运行> 108天(在2 C下进行3200个循环)。更重要的是,一个2.3 Ah Zn||Zn0.25V2O5 •nH2O软包电池在恶劣条件下,即低负/正极比率(2.2:1),贫电解质(8 g Ah-1),高面积容量(~13 mAh cm−2)下,提供了104 Wh Lcell−1(基于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和运行> 70天的寿命。 总结展望 综上,作者揭示了EDL吸附主导的在锌金属电极上SEI的形成机制。作者发现,吸附最弱的15-C-5导致无机ZnFx/ZnSx主导的SEI,而吸附最强的G3导致有机(C-O-C)主导的SEI。相比之下,具有介质吸附的12-C-4促进了一层结构的SEI,内层为无机ZnFx/ZnSx,外层为有机C-O-C。由于无机和有机组分的高刚度和强韧性,层结构SEI在高面积容量运行下具有较强的大容量膨胀能力。 该工作为可靠和可持续的SEI设计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在实际的储能技术中实现高度可逆的锌金属电极。 文献信息 Yu Wang, Bochun Liang, Jiaxiong Zhu, Geng Li, Qing Li, Ruquan Ye, Jun Fan, Chunyi Zhi. Manipulating Electric Double Layer Adsorption for Stable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2.3 Ah Zn-Pouch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2583; Angew. Chem. 2023, e202302583.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2583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7/f70b8a20a6/ 电池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Nat. Commun.: 乙炔氢氯化金属催化剂碳载体的设计 2023年10月14日 冯新亮院士,第85篇Angew.! 2023年10月12日 华东师范大学,重磅Nature Chemistry! 2024年4月24日 北化工于乐教授,联手楼雄文教授,最新AM! 2024年6月25日 周豪慎教授Angew:电解液加点MOF,实现固固转化锂硫全电池! 2023年10月30日 超级干货分享!一文搞定EIS交流阻抗谱原理和分析拟合技能 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