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前 言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必须积极提高电池产量,以跟上电动汽车市场的巨大增长。正极材料中通常包含Li、Ni、Co、Mn和Fe等元素,其中由于价格波动、供应链脆弱和人力成本高,Co是最成问题的。因此,出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Arumugam Manthiram教授发表长文讨论了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的可行性!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继20世纪80年代发现钴酸锂(LCO)作为正极后,层状氧化物使锂离子电池(LIBs)能够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从而引发了21世纪的数字革命。此后,LiNixMnyCozO2(NMC)和LiNixCoyAlzO2 (NCA)成为电动汽车(EV)中LIB的主要正极,并已成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部件。然而,对LIB的需求激增导致供应极为紧张。尽管2020年EV销量仅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3%,但EV领域已经主导了LIB市场。预计未来十年,EV销量将增长10倍,并且接近90%的LIB总需求将来自EV领域。因此,LIB制造商必须积极提高电池产量,以跟上EV市场的巨大增长,这一要求使人们对当前LIB制造方法的成本和可持续性进行仔细审查。正极是一个关键部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IB的能量密度和40-50%的电池总成本。严格考虑正极的性能和材料成本对于维持EV的应用至关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将讨论为什么在正极中使用Co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并强调了无Co正极的特点。
1. 出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无Co/少Co正极势在必行
正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成本,如Li、Ni、Co、Mn和Fe。在这些元素中,Co是最成问题的,因为它的价格波动、供应链脆弱和人力成本高根据正极的组成,每千瓦时通常有80-200 g的Co被掺入商业LIB中(图1a)。在过去十年里,Co的价格经历了从30到90美元/公斤的剧烈波动,与Ni和Cu相比,最近Co的价格上升到50美元/公斤(图1b)。这样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地与供应链的短缺有关。据估计,2021年全球Co的产量只有17万吨,远远低于Ni的270万吨(图1c)。虽然增加原材料供应可以缓解价格上涨,但Co矿开采的扩张具有挑战性。Co主要是作为Ni矿和Cu矿的副产品被开采,因为它在这些矿石中的浓度通常要低10倍。Co储量和加工设施主要分别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和中国(图1d)。Co的来源如此集中,不仅使供应量难以扩大,而且还造成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削弱了供应链。此外,在DRC,利用童工开采有毒的Co,引发了严重的健康和道德问题。虽然LIB回收可以缓解部分材料供应短缺,但其回收产量尚未跟上LIB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出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LIB行业已达成共识,要减少或取消正极中的Co的使用。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1 (a)典型的层状氧化物的能量密度和Co含量。(b)过去十年(2012年至2022年8月)Co、Ni和Cu的价格图。(c)2021年全球Ni、Co、Li、Cu和Mn的矿山产量。(d)各国Co、Ni和Cu和Li的开采和加工的细分供应链
2. 采用Ni和Mn代替部分Co,可以提高比容量同时保持Co的优势
长期以来,从LCO到具有不同Ni/Mn/Co比例的NMC系列,Co一直是层状氧化物系列正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LCO在便携式电子市场上保持着主导地位,因为它具有卓越的循环稳定性、体积容量和易于合成的特点,但对于EV的应用来说,它太昂贵了。此外,LCO中Co3+/4+:t2g带与O2-:2P带的顶部重叠,限制了Li的完全脱出和其可用的比容量(图2)。采用Ni和Mn代替Co是利用Ni2+/3+和Ni3+/4+氧化还原中心提高可用比容量的可行途径,它同时可以保持Co的优势,如良好的电子传导和低Li/Ni混合以方便离子传导。因此,Ni含量不断增加的层状氧化物已被慢慢采用,从LiNi0.33Mn0.33Co0.33O2(NMC-333)发展到LiNi0.8Mn0.1Co0.1O2(NMC-811)。具有Ni含量极限的是典型的高能材料LiNiO2(LNO),它的平均电压为∼3.8 V(vs Li/Li+),比容量高达∼240-250 mAh g-1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2 (a) Co、Ni、Mn和Fe相对于Li和石墨的氧化还原能。(b)层状氧化物LiNixMnyCozO2,(c)橄榄石LiFePO4,(d)尖晶石LiNixMnyO4,和(e)无序岩盐Li2MnwNbxTiyO3-zFz的晶体结构
3. 提高Ni含量,也会增加表面、结构和热的不稳定性
然而,增加层状氧化物中的Ni含量也会增加表面、结构和热的不稳定性,这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在高荷电状态(SoC)下更充分的锂脱出,高Ni层状氧化物会经历H2→H3相变,从而导致巨大的各向异性收缩和层状结构的崩溃(图2b)。结构上的应变会诱发颗粒间和颗粒内的开裂、颗粒间接触的丧失,以及通过缺陷和岩盐形成的活性物质的损失。Ni3+/4+物种也会与电解液发生剧烈的反应,导致表面尖晶石状和岩盐相的形成,消耗活性锂的库存,以及电池阻抗的增长。此外,在热失控过程中,高Ni层状氧化物在较低的起始温度下会经历较大的放热能量释放,从而危及电池安全。尽管如此,高Ni层状氧化物的合理成分设计和材料工程策略(例如表面涂层和电解质改性)在缓解这些不稳定性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因此,高Ni层状氧化物正极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足够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以及长期建立的大规模合成基础设施,仍然是EV应用的理想选择。
4. 研究发现,Co3+对高Ni层状氧化物正极来说不是必需的
问题是,Co对于高Ni层状氧化物正极的充分电化学性能是否必要。普遍的看法是,Co3+是电荷平衡的必要条件,以减轻Mn4+在诱导Ni2+形成方面的负面作用。Ni2+倾向于占据Li+位点(Li/Ni混合),这会阻碍Li的扩散途径,从而减缓充放电的动力学。这导致人们努力采用Al3+代替Mn4+,Al3+在减少Li/Ni混合、提高充放电倍率能力、提高热稳定性和降低表面反应性方面具有与Co3+相同的一些优势。因此,与LiNi0.8Co0.2O2(NC-8020)和LiNi0.7Mn0.15Co0.15O2(NMC-701515)相比,LiNi0.8Co0.15Al0.05O2(NCA-80)的循环稳定性有所改善。然而,这很可能不是由于去除Mn造成的,而是由于Al在高SoC下抑制寄生表面反应带来的好处。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3 NCA和NCM在软包石墨全电池中的循环性能
事实上,与流行的看法相反,由Mn4+引起的Li+层中的少量Ni2+实际上可能有利于提供结构稳定的支柱离子。同样地,Mg2+通过作为支柱离子驻留在Li+位点,在高SoC下对稳定高Ni正极也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与Mn4+、Al3+和Mg2+相比,Co3+在LNO中的掺入量达到10%时,似乎没有带来任何电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方面的好处。虽然Co3+可能对具有高Mn4+含量的NMC有用,但这些观察表明,Co3+对高Ni层状氧化物正极来说不是必需的。替代掺杂物如Mn4+、Al3+和Mg2+可以提供足够的结构和表面稳定优势,使高Ni层状氧化物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电化学稳定性。
5. 作者的研究已证明Al3+和Mg2+可以提供与Co3+类似的作用效果
作者最近的研究揭示了Mn-Al组合在促进高Ni、无Co正极(LiNi0.9Mn0.05Al0.05O2,NMA-900505)方面的优势,与相同Ni含量(∼90%)的含Co同类样品相比,其电化学性能很好。作者已经证明了Al3+在缓解Li/Ni混合以及增强NMA-900505的循环稳定性、倍率能力和热稳定性方面的重要性。循环后分析进一步证实,Al3+的掺入对高Ni正极的电化学稳定性至关重要,当Al3+存在时,Co3+是不需要的。即使在LiNi0.9Mn0.04Co0.04Al0.01Mg0.01O2(NMCAM-9004040101)中掺入少量的Al3+和Mg2+,也可以通过降低表面反应性和颗粒粉碎性而极大地改善NMC-900505的循环性。这证明了Mn-Al和Mn-Al-Mg组合在生产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耐用性的各种高Ni、无Co正极方面的潜力。除了这些元素,Ti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保护性的表面涂层,减轻与电解液的寄生副反应来进一步改善高Ni正极。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4 NMC-89、NCA-89、NCMAM-89、NMA-89和商用NMC-622的性能对比
作者证明了与NMC-900505相比,Al3+、Mg2+和Ti3+在促进LiNi0.93Al0.05Ti0.03Mg0.01O2(NATM)循环稳定性方面的综合优势,再次说明了在下一代EV应用的高Ni正极中消除Co的前景。由于不受材料供应和Co的高价影响,这些无Co正极成分可能会在EV电池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吸引力,成为有前景的低成本替代品。然而,为了使高Ni正极达到与低Ni正极(Ni含量≤70%)相同的生产规模,需要解决空气储存的不稳定性和用氧气流煅烧的可扩展性。
6. Fe和Mn基正极是Co和Ni基正极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从理论上讲,除了Co和Ni之外,许多其他的3d过渡金属也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选择标准,如氧化还原能量、相位稳定性、电压曲线连续性、材料丰度和毒性,决定了商业使用的正极化学的可行性。尽管能量密度较低,但由于原材料丰富,Fe和Mn基正极是EV应用中Co和Ni基正极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可行的Fe基正极主要以聚离子形式存在(BO3-2、SiO4-4、PO4-3、SO4-2、P2O7-4等),因为Fe2+/3+的电子配置不鼓励层状LiFeO2具有可逆锂嵌入能力的结构。考虑到决定Fe2+/3+氧化还原能量的感应效应,以及获得具有必要结构特征的组合物,LiFePO4(LFP)是最理想的Fe基组合物,可提供良好的材料级能量密度(~3.4 V,~160 mAh g-1)。LFP的橄榄石结构具有刚性的共价P-O-Fe键网络和快速的一维Li扩散通道(图2c)。结合纳米级颗粒的简单相变动力学和低截止充电电压(~3.6 V),LFP表现出卓越的循环寿命和倍率能力以及对极端工作条件的稳健耐受性。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5 LiFePO4在EV中的应用

然而,LFP是一种不良的电子导体,需要表面碳涂层来促进整个电极的足够电子渗透。为了生产具有均匀碳涂层、高相纯度和低反位缺陷的LFP,必须仔细控制合成条件。另外,LFP的电极厚度远高于层状氧化物,以弥补其低体积容量并实现实用的电池级能量密度。因此,在高正极面负载(>3 mA h cm-2)下,电解液中的扩散限制显著限制了LFP基LIB的可用能量和功率,尤其是在低温下。虽然Mn取代的LiMnxFeyPO4理论上可以提高平均工作电压(Mn2+/3+在∼4.1 V发生氧化还原),但LMFP中Fe2+/3+和Mn2+/3+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大电压差(∼0.7 V)会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突然的电压下降,这对于电力电子设备来说并不理想。此外,对于LiMnPO4 (LMP),由Jahn-Teller活性Mn3+离子引起的各向异性应变阻碍了充/放电动力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尽管LFP的能量密度较低,但由于LFP的原材料丰富且成本低廉,EV电池制造商正在加大对LFP的使用。电池包工程师利用LFP出色的热稳定性来消除导致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新一代EV电池组可以在不使用电池模组的情况下将大容量方形LFP电池集成到新颖的结构电池组架构中。LFP的电池组封装效率比Ni基层状氧化物电池组高 40%,从而实现具有竞争力能量密度的高性价比电池组。这样的工程突破标志着LFP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并使LFP基LIB被大规模采用到低成本EV中。然而,LFP基LIB的生产应该在中国以外实现多元化,以确保为全球EV制造商提供稳健的供应链。
7. Ni掺杂Mn基正极对高能和高功率应用具有吸引力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6 Jahn-Teller畸变与LiMnO2中的轨道有序相关
与Fe基正极相反,Mn基正极表现出广泛的可能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Mn2+/3+/4+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氧化物能够以层状(图2b)、尖晶石(图2d)或岩盐结构(图2e)的形式形成,并具有截然不同的电化学特性。然而,由于Mn溶解、阳离子排序和通常相互关联的表面重建问题,Mn基正极通常存在较差的电化学稳定性。层状LiMnO2相在∼3 V时表现出倾斜的电压分布并提供∼200 mAh g-1的比容量,而尖晶石LiMn2O4(LMO)相在∼4 V下表现出平坦的电压分布并仅提供∼110 mAh g-1特定容量。尽管LiMnO2能量密度更高,但层状结构不稳定,因为它在循环过程中很容易转变为尖晶石结构相比之下,LMO在循环过程中保留了尖晶石结构,因此过去已在一些商用EV中使用。尖晶石框架中共享边缘的MnO6八面体的三维网络和混合价Mn3+/4+原子之间的直接通信使LMO具有快速倍率能力(图2d)。Mn-O键的更多离子性质也使Mn基正极比Co和Ni基正极更稳定。采用Ni2+代替25%的Mn4+可使LiNi0.5Mn1.5O4(LNMO)通过利用Ni2+/3+氧化还原中心代替Mn3+/4+,从而具有∼4.7 V的高工作电压和∼135 mAh g-1的比容量。这种高压尖晶石保留了LMO的结构稳定性、快速离子/电子传输特性和大部分成本优势,使这种正极组合物对高能和高功率应用具有吸引力。LNMO的主要挑战是缺乏支持稳定正极-电解质界面的高压电解质配方。
8. 不稳定性问题制约着Li2MnO3的发展
在Li-Mn-O系统中增加Li/Mn的化学计量会导致岩盐Li2MnO3或层状Li[Li1/3Mn2/3]O2,其中三分之一的Li+离子驻留在过渡金属平面内(图2b)。虽然Mn4+在锂脱出时不能被进一步氧化,但后来发现,当O2-:2P带的阴离子氧化作用在4.5V下被激活时,可以实现锂的脱出,并在∼3V时提供∼250 mAh g-1。阴离子氧化还原通常会导致过量的氧气释放,但通过将Li2MnO3的纳米域结合到传统的层状氧化物(如NMC-333或LiNi0.5Mn0.5O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就产生了xLi2MnO3-(1-x)LiMO2(M=Ni、Co、Mn等)或富锂层状氧化物(LLO)。LLO在3.6V时提供了250-300 mAh g-1的高比容量,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Ni和Co。这样的好处在很大程度上被LiMn2O3的不稳定性问题所否定,因为LiMn2O3会引起电压衰减、大量的电解液氧化反应,并且整体性能劣化比传统的锂化学计量层状氧化物快得多。
9. 无序岩盐(DRS)材料为Li2MnO3带来契机,但短期内仍难以应用
一种稳定Li2MnO3结构的新策略带来了一类新正极,并扩大了Mn基氧化物正极的组成范围。无序岩盐(DRS)材料(Li2Mn1-xMxO3-yFy,M=Ti、Nb、Mo等)可以利用Mn2+/3+和Mn3+/4+氧化还原中心,在1.5至5.0V的循环中,在平均电压为∼3V时产生∼300 mAh g-1的高比容量。激活电化学和稳定Li2MnO3的结构需要仔细的材料工程,以确保Li流动性的渗滤扩散途径:(i)使用过量的Li;(ii)诱导阳离子无序结构(图2e);(iii)用高价阳离子(Ti4+、Nb5+、Mo6+等)代替Mn,用氟代替氧;以及(iv)通过球磨将颗粒尺寸减小到亚微米级别。由于其研究历史相对较短,对DRS的化学成分、合成条件、结构特性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全面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此外,这类材料要实现实用性,必须克服几个关键的障碍。例如,纳米级的颗粒会加剧表面反应性(如Mn的溶解),并降低其振实密度和能量密度。即使加入大量的氟(>10%),在高电位下仍会发生氧气释放,而大量的氟只能通过高能球磨加入,这可能对工业可扩展性构成挑战。最后,用DRS制造的复合电极通常使用过量的导电碳(10-20%),这进一步降低了其能量密度。简而言之,虽然Mn基氧化物正极廉价、丰富、环保,但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内对EV的应用构成挑战,除非Mn的溶解、不可逆的结构变化、氧气释放和正极-电解质界面不稳定性等问题得到解决。
锂电大牛Arumugam Manthiram教授长篇论述:可以从锂离子电池中去除Co吗?
图7 (a)Ni基、(b)Fe基和(c)Mn基正极的性能比较

总结展望

由于LIB有许多潜在的无Co正极,选择标准将缩小到特定应用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能力、热稳定性、合成工艺、材料可用性和成本方面的性能需求(图7)。对于大多数电动汽车和电动航空,层状氧化物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主导力量。对于成本敏感度较高、续航能力要求较低的EV来说,考虑到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足够,LFP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固态电池技术的出现有可能通过抑制Mn的溶解和向负极的交叉而实现Mn基正极。对未来无金属正极化学物质(如硫)和替代工作离子(如钠离子和多价离子)的研究工作可能为大规模电网存储的低成本储能解决方案铺平道路。这些新的化学成分将使电池领域多样化,并有助于缓解Co基和即将到来的Ni基锂离子电池的过度集中,以维持电动交通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广泛扩张。

Can Cobalt Be Eliminated from Lithium-Ion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2. DOI: 10.1021/acsenergylett.2c0155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8/18bb7f43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