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获麟教授,重磅Matter! 2023年10月8日 下午2:20 • 头条, 干货, 顶刊 • 阅读 31 了解层状氧化物正极的化学机械降解对于开发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虽然对层状正极的多模式相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其机械失效的理解只限于裂纹。 图1. NMC-811层状正极中机械弯曲引起的O3/O1相变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忻获麟等通过使用深度学习辅助的超分辨率成像,发现了一个应力驱动的相退化机制,该机制不同于层状正极中由脱锂诱导的自失稳驱动的传统途径。 具体而言,这项工作利用原子分辨率扫描TEM(STEM)成像,结合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分辨率技术,揭示了电化学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可以导致局部晶格弯曲,形成不同的变形模式,包括高镍层正极的表面扭结和体部扭结。 与以往观察到的O3/ O1转化仅由脱锂过程中的纯剪切实现不同,作者首次表明电化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弯曲也可以导致O3/O1转化,这表明机械变形也可以在层状正极材料的相变中发挥作用。 图2. 机械变形引起的涉及O1相变的表面扭结形成 O3→O1的转变不仅在弯曲带中形成,而且在弯曲引起的扭结结构中也形成,这表明应力驱动的相变是材料中广泛存在的典型降解方式。此外,密度函数理论(DFT)计算证实,脱锂晶格中弯曲诱导的O3→O1相变在能量上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这项工作通过对层状氧化物中机械变形诱导的相变提供新的见解,可能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高镍层状正极的开发和优化提供有用的指导。 图3. 表层和体层扭结的三维原子模型以及有无O3/O1相变的弯曲带的能量学研究 Direct observation of chemomechanical stres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high-Ni layered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Matter 2023. DOI: 10.1016/j.matt.2023.02.001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8/3a32bdaa40/ 电池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安师大/昆士兰科大/河大ACS Nano: 构建Cu-Mo双中心,增强NO3−与CO2电还原为尿素 2024年5月31日 电化学合成氨,今日重磅Science! 2023年10月12日 黄世萍/郭翔宇AFM:理论计算+机器学习,实现GDY和HGY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的有效设计 2023年10月1日 中科大/格里菲斯AM:Co@NC实现高效持久的光热CO2转化 2023年10月1日 谢清水/彭栋梁/王来森NML:3DIO FCSe-QDs@NC助力高性能Li-S全电池 2023年10月8日 南京理工/东北师范/耶鲁大学,重磅Science! 2024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