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锂金属电池(LMBs)对电解质与腐蚀性电极的匹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低温下。
在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会明院士团队通过对Li+溶剂化结构的合理修改,以扩展传统电解质的电压和温度工作范围。
对离子-离子和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以及溶剂的电化学窗口进行了定制,以提高电解质的氧化稳定性和去溶剂化动力学,同时,在两个电极上形成坚固而有弹性的富含B和F的界面相。
图1. 不同电解质的SEI结构及锂沉积形态
简而言之,本文通过调整Li+的溶剂化结构,设计了每个组分的电化学窗口、与Li+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解质的介电常数,开发了一种对锂金属负极和高压正极稳定的超高压电解质。此外,优化溶剂化结构不仅提高了整体电解质的稳定性,而且有助于在两电极上构建稳健和弹性的界面层。
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电解液,Li||LiNi0.5Mn1.5O4电池(90次循环后保留率为2.400%)和Li||LiNi0.6Co0.2Mn0.2O2 (NCM622) 电池(74 次循环后保留率为 0.200%)在 4.9 V 的超高电压下稳定循环。
此外,NCM622电池在-20°C下可提供143.5 mAh/g的可观容量,显示出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因此,该策略对高压LMBs的进一步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图2. BFF13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
Stable Operation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with Aggressive Cathode Chemistries at 4.9 V.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0966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9/9b3d5c5d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