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张会刚/李爱东等Nano Lett.: 原位形成多环芳烃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人工杂化层

陆俊/张会刚/李爱东等Nano Lett.: 原位形成多环芳烃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人工杂化层
由于最高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还原电位(-3.04 V ),锂金属负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不均匀的锂沉积导致枝晶和低库仑效率(CE),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陆俊/张会刚/李爱东等Nano Lett.: 原位形成多环芳烃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人工杂化层
在此,南京大学张会刚教授、李爱东教授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研究员、Khalil Amine研究员等人提出了一种原位策略来形成多环芳烃 (PAH) 作为人工 SEI层。PAHs由sp2杂化碳的多个芳环组成,具有平面分子结构,可以覆盖锂金属表面形成人工SEI层。
具体而言,作者选择二羟基紫蒽酮(DHV)作为构建SEI的分子单元,因为DHV在其边缘具有含氧官能团,可以连接到锂金属上产生DHV保护的锂金属(表示为DHV-Li)。在电解液中加入蒽酮紫-79(VO79),锂金属可以还原VO79且断裂烷基链从而得到DHV-Li。得到的DHV分子和无机物杂化多层膜可以作为人工SEI提供机械支撑,抑制形成锂枝晶。

陆俊/张会刚/李爱东等Nano Lett.: 原位形成多环芳烃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人工杂化层

图1. 锂沉积过程和SEI形成示意图
这种人工SEI极大地改善了锂金属负极的CE和循环性能。基于DHV保护的锂金属对称电池可以在4 mA cm-2和4 mAh cm-2下循环1000 h,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累积容量高达2000 mAh cm-2
进一步,以DHV保护的锂金属为负极,LiFePO4为正极,在低N/P比为2的条件下,面积容量为2.8 mAh cm-2的全电池可循环300次,每个循环衰减率为0.03%,CE为99.8%。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Li与VO79反应导致的原位SEI,这种原位策略适合锂离子电池行业当前的技术,并为解决锂枝晶和其他金属负极问题开辟了机会。

陆俊/张会刚/李爱东等Nano Lett.: 原位形成多环芳烃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人工杂化层

图2. Li|LiFePO4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In Situ Form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an Artificial Hybrid Layer for Lithium Metal Anodes, Nano Letters 2021.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3624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1/dbcef66fd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