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支春义、赵惠军、戴正飞、庄小东、王磊等最新成果! 2023年10月12日 上午12:19 • 头条, 百家, 顶刊 • 阅读 12 1. Energy Environ. Sci.:提高两个数量级!微滴高效光催化产生H2O2 太阳能驱动的生产过氧化氢(H2O2)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光合作用制取H2O2仍然受到电子-空穴分离效率(ηsep)不足和半导体/溶液界面电荷转移效率(ηtrans)缓慢的限制。 基于此,复旦大学张立武研究员(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首次以g-C3N4纳米片(CNNS)为代表,研究了微液滴中光催化生成H2O2,其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对2e– ORR的高选择性和含量丰富的优点。测试结果表明,微液滴光催化具有超高的H2O2析出速率(20.6 mmol gcat−1 h−1),对比相应的块体相,性能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研究了光催化2e–-ORR在微液滴空气-水界面(AWI)附近和本体溶液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可能由于不同的溶剂化效应(部分溶剂化与完全溶剂化),微滴空气-水界面和本体溶液之间*-OOH中间体的配位结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本体溶液中*-OOH还原成H2O2的∆G为1.25 eV,而在微滴的AWI下为0.97 eV。因此,光催化2e–-ORR过程在微滴AWI时更具热力学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反式和加速H2O2光合作用。 在较小的微液滴中,光催化分解H2O2的速度更快。在AWI处DEH2O2的反应速率高于微液滴内部,证实了在AWI处的光催化反应速率更快,可能是由于超高的界面电场和界面的部分溶剂化作用。同时,微滴空气-水界面和内部区域的差异随着微滴尺寸的减小而缩小,这是因为随着微滴尺寸的减小,微滴内部AWI区域的百分比和电场强度增大。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2O2 Production in Microdroplets: Accelerated Charges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at Interface.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10.1039/D2EE03774B. https://doi.org/10.1039/D2EE03774B. 2. Adv. Mater.:去除金属团聚的通用策略,构建原子分散的M-N-Cs催化剂 金属和氮掺杂纳米碳(M-N-Cs)是贵金属催化电化学能量转换过程的有前途的替代品,但高温热解合成的M-N-Cs存在原子分散的M-Nx位点和结晶金属纳米颗粒(NPs),阻碍了活性位点的识别和性能的合理优化。 基于此,湖南大学费慧龙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通用而有效的策略,即利用碘化铵(NH4I)作为腐蚀剂,在高温下去除过多的金属聚集体,获得具有专属原子弥散的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基M-N-Cs(M=Pt、Fe、Co、Ni、Mn、Cu、Zn)。以Pt-N-C为概念验证,Pt-N-C中Pt-NPs的完全去除能够澄清原子Pt-Nx部分和Pt NPs对HER的催化活性的贡献。 作者对三种优化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PtN3部分、Pt NPs和Pt NPs+PtN3复合位点)进行了DFT计算,考虑了三个可能的H吸收位点,包括Pt NPs的Pt(111)平面(S1位点),Pt NPs的Pt(211)平面(S2位点)和原子PtN3部分(S3位点)。通过不同位置H*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GH*)发现,S1位点是H的优先吸收位点,因为S1位点表现出最佳的H吸附强度,∆GH*为-0.18 eV,而S2位点为-0.21 eV,S3位点为0.27 eV。 对比具有最佳位置的Pt NPs+PtN3、PtN3部分和Pt NPs的∆GH*,发现PtN3部分的∆GH*为0.34 eV,因此H在活性位点上的结合较弱,而Pt NPs为-0.40 eV,表明H结合较强。因此,Pt NPs+PtN3的最佳吸附能可归因于Pt NPs与PtN3原子部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Pt-SA/NP-NC中Pt-SA与NPs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产生了最佳的∆GH*,从而获得了优异的HER活性。 A General Strategy to Remove Metal Aggregates toward Metal-Nitrogen-Carbon Catalysts with Exclusive Atomic Dispersion. Adv. Mater., 2023, DOI: 10.1002/adma.202211398.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11398. 3. Adv. Energy Mater.:非晶态CoBOx/NiSe异质结高效且pH稳定水电解 合理化非贵金属pH值稳定的电催化剂是多场景制氢定制的关键优先事项。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戴正飞教授和Thangavel Sakthivel、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生杰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非晶态CoBOx/NiSe异质结,用于高效且pH稳定的水电解。在碱性电解质下,其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实现了超Pt HER(14.5 mV)和OER(229.1 mV)的超低过电位,并达到了2 A cm−2的工业级OER电流密度,水电解以1.48V的低η10电压稳定输送。 通过DFT计算,作者从理论上推导了CoBOx/NiSe异质结中的d/p-带中心规则,以由NiSe(110)和CoBOx(002)晶体面构建的CoBOx/NiSe异质结为模型。通过电子态密度(DOS)发现,对比纯体系,异质结在费米能级附近表现出更高的电子密度,更有利于电子传输。CoBOx/NiSe结构沿Z方向的平均电位分布,表明了从CoBOx到NiSe的电子溢出。 此外,作者还计算了表面暴露的Co、B和O原子的εd和εp,发现这三种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杂化。相对于CoBOx、CoBOx/NiSe结构的εCo-d中心下移,εO-p和εB-p中心上移,因此异质结中d-p能带中心差值(εCo-d-εO-p和εCo-d-εB-p,记为Δεd-p)减小。这些结果证实了CoBOx/NiSe界面上的电荷再分配可以有效地调节系统的表面电子结构,而增强的d-p带中心接近度将为电催化改善带来更平衡的中间产物(H*、OOH*)的吸附/解吸。 Enhancing the d/p-Band Center Proximity with Amorphous-Crystalline Interface Coupling for Boosted pH-Robust Water Electrolysis.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10.1002/aenm.202203797.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3797. 4. Angew. Chem. Int. Ed.:COF助力酸/碱性水系电池的长寿命和高倍率负极 水系可再充电电池是大规模电网储能的潜在候选者,但是传统的负极材料缺乏耐酸/碱性。基于此,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吕海明研究员和华南师范大学赵灵智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含有吡嗪(C=N)和苯基亚氨基(-NH-)基团的共价有机框架(HPP-COF),作为酸/碱性电池的长寿命和高倍率负极。测试发现,HPP-COF提供了优异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 M H2SO4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30 A g-1时,容量为66.6 mAh g-1,且超过40000次循环;在1 M Na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0 A g-1时容量为91.7 mAh g−1,电流密度为30A g-1时超过30000次循环)。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HPP-COF电极重复单元中阳离子的存储情况。通过分子静电势(MESP),作者推测了亲电和亲核反应的活性位点,确定了阳离子摄取的确切活性位点。MESP值越负的吡嗪氮原子(红色区域),电负性越高,导致亲电阳离子(Na+或H+)容易被吸引到这些位点上。由于材料的氧化还原性与分子的电子结构密切相关,作者还计算了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量分别为-1.96 eV和-4.71 eV。 此外,HOMO和LUMO之间的间隙(ΔE)为2.75 eV,低于各种有机材料,表明COF电极具有更高的导电性,更好的反应动力学,与所获得的超级电容器级的高倍率性能非常一致。HPP-COF分子与1-6个Na+结合的结合能为负,表明吡嗪活性位点被有效利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总之,HPP-COF中的吡嗪氮基可以有效地对Na+/H+进行化学吸附/解吸。 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as a Long-life and High-Rate Anode Suitable for Both Aqueous Acidic and Alkaline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21874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8745. 5. Adv. Sci.:CoO@S-CoTe助力OER 电催化裂解水技术大规模实施的瓶颈在于缺乏廉价、高效、耐用的催化剂,以加速析氧反应(OER)缓慢的动力学。过渡金属碲化物(TMT)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OER电催化剂,但已报道的大多数TMTs的OER性能仍不理想,远低于相应的硫化物和硒化物。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汪磊副教授、贾毅教授和许响生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碲化钴(CoTe)纳米阵列通过硫(S)掺杂和表面氧化的双重集成来激活和稳定OER。合成后的CoO@S-CoTe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的过电位仅为246 mV,长期稳定性超过36 h,优于商业RuO2和其他已报道的Te基OER催化剂。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基本步骤的电荷分布和吉布斯自由能。在文中,作者构建了CoTe、S-CoTe、CoO@CoTe和CoO@S-CoTe四个理论模型。通过1.23 V和0 V时的能量图,可明显地看到OER过程的第三步,即O*到OOH*的转换,是所有模型的速率决定步骤(RDS)。S-CoTe(0.59 eV)和CoO@CoTe(0.55 eV)的∆GO*→OOH*值小于CoTe(0.71 eV),表明S掺杂和表面氧化对降低OER能垒有积极作用。在四个模型中,CoO@S-CoTe的∆GO*→OOH*值最小为0.43 eV,表明CoO@S-CoTe模型中中间的O*原子与顶部CoO层暴露的Co位之间的结合强度更强。 为进一步揭示活性增强机制,作者计算了电荷密度的差异分布。在CoTe中掺杂S可以使电荷更方便地从顶部CoO层转移到内部Co位点,在CoO中形成电子缺失区,从而提高OER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CoTe晶格中掺杂S,形成合适的表面CoO可以协同调节CoTe的OER性能,突破了CoTe的实际应用瓶颈。 Dual Integrating Oxygen and Sulphur on Surface of CoTe Nanorods Triggers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dv. Sci., 2023, DOI: 10.1002/advs.202206204.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6204. 6. Small:嵌入Ru团簇/单原子的LaMO促进固氮并实现超高氨产率 对比Haber-Bosch法,电催化氮还原反应(ENRR)可以消耗更少的能量和更少的CO2排放。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庄小东研究员和王富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鹏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韩生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PECVD)将过渡金属元素(TMs,Pt、Ru、Pd、Co和Ni)固定在2D导电材料上。其中,Ru单原子和Ru团簇嵌入钙钛矿氧化物(LaMO,M=Cr、Mn、Fe、Co和Ni)具有良好的ENRR电催化性能,氨(NH3)产率高达137.5±5.8 µg h−1 mgcat−1,法拉第效率(FE)达到56.9±4.1%,创造了目前Ru基催化剂的最高记录。 作者构建了三种模型,分别是Ru单原子、混合态Ru单原子、混合态Ru团簇,以研究LaFeO-Ru高ENRR活性的来源。在Ru单原子模型中,发现从*NNH到*N + *NH3的远端路径(ΔG=-0.32 eV)为热力学自发过程,从*NNH到*NHNH2的交替路径(ΔG=0.98 eV)为非热力学自发过程。在混合态Ru单原子模型中,从*NNH到*N + *NH3的远端路径(ΔG=-1.58 eV)为热力学自发过程,从*NNH到*NHNH2的交替路径(ΔG=0.192 eV)为非热力学自发过程。在混合态Ru团簇模型中,从*NNH到*NNH2的远端路径(ΔG=0.795 eV)是非热力学自发过程,从*NNH到*NHNH2的交替路径(ΔG=-0.242 eV)是热力学自发过程。结果表明,在两个Ru单原子体系中都倾向于远端途径。 作者比较了三种模型的中间态自由能与ENRR的远端路径,以准确理解LaFeO-Ru的机理。对于混合态的Ru团簇,N2吸附活化步骤是非热力学自发过程。此外,混合态模型中Ru单原子N2吸附活化步骤的ΔG=-1.12 eV,比Ru单原子模型(-1.06 eV)的负值更大。*N2到*NNH步骤是自由能提升的过程,表明这一步是ENRR中的速率决定步骤(ΔGRDS)。DFT研究表明,Ru团簇与Ru单原子共存不仅优化了N2的吸附,而且促进了*N2到*NNH的步骤。 Embedding Ru Clusters and Single Atoms into Perovskite Oxide Boosts Nitrogen Fixation and Affords Ultrahigh Ammonia Yield Rate. Small, 2023, DOI: 10.1002/smll.202208102.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208102. 7. Nano Res.:Operando重构诱导的Co基光催化CO2还原活性和选择性 诱导催化位点结构重构的氧原子配位被识别和识别不明确,与准确地揭示动态催化过程中的机理有关。基于此,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赵惠军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付东教授和赵昆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Meng Tian(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重构的催化位点将导致光催化CO2还原的显著性能。在最初的4次循环测试中,Co(CoP)表面上CoOx活性位点的原位形成对Co演化表现出增加的瞬时活性和选择性。 通过DFT计算,作者对表面Co-Ox杂化进行光催化CO2还原的合理设计,重点研究了不饱和氧配位CoOx团簇的重构结构。计算模型采用Co(111)、CoO(111)、CoP(100)、CoSe2(211)曲面,首先不同模型上的氧吸附能评价了表面氧在Co基底上的重构能力。金属Co原子具有合适的O2吸附能,易于形成CoOx表面簇,而CoP和CoSe2则没有表现出形成CoOx表面重构团簇结构的趋势,因为表面P和Se原子与表面Co原子竞争对氧的吸附能更强。 通过DFT计算,作者还研究了CoOx/Co异质结与CO2分子的相互作用。优化表面吸附模型,确定了CO2分子在异质界面上的吸附位点为Co原子。电子云分布的差异图,显示了Co和O原子上电子的积累和消耗,Co转移到CO2的电子总数变化不大。不饱和Co-O结构减小,电荷转移减小。所有的Co-Ox表面重构都存在界面损耗,但损耗区域各不相同,表明Co和O原子的再杂化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Operando reconstruction-induced CO2 reduction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cobalt-based photocatalysis. Nano Res., 2023, DOI: 10.1007/s12274-023-5432-5.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3-5432-5. 8. Nano Res.:PtOx-NiOn/NF在碱性海水中实现优异的电催化整体水裂解 开发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双功能性耐腐蚀的析氢/析氧反应(HER/OER)双功能电催化剂,特别是在海水中电解,但仍然具有挑战性。基于此,青岛科技大学王磊教授和吴则星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柴永明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在泡沫镍上热处理Ni ZIF-L纳米片,在衍生非晶NiOn上原位引入PtOx合成了PtOx-NiOn/NF。结果表明,PtOx-NiOn/NF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HER和OER分别仅需32和240 mV的极低过电位,超过了大多数报道的电催化剂,甚至是商用Pt/C和RuO2电极。此外,基于PtOx-NiOn/NF的双电极电池,在1 M KOH和碱性海水中分别需要低至1.57 V和1.58 V电压驱动10 mA·cm-2,耐久性能和稳定性显著。在工业条件下,要实现1000 mA·cm-2的水裂解,需要1.88 V的低电池电压。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PtOx和NiOn表面上的这些关键反应步骤以及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并比较了PtOx、NiOn和PtOx位点在PtOx-NiOn/NF(PtOx-NiOn/NF-1)和NiOn位点在PtOx-NiOn/NF(PtOx-NiOn/NF-2)优化模型上H2O和H*(ΔGH*)的吸附能。PtOx-NiOn/NF-1催化剂PtOx位点上H2O分子解离能力的提高是因为其吸附能高于PtOx样品,表明杂化物中的NiOn对HER具有扩张作用,同时PtOx-NiOn/NF-2中NiOn位点的吸附能高于NiOn催化剂,保证了H2O在PtOx位点上的有效吸附和活化,有利于后续的H2演化,进一步证明了PtOx和NiOn组分在混合催化剂中的碱性HER性能的提高。 此外,PtOx-NiOn/NF-1中PtOx位点的水解离动能势垒比PtOx催化剂低,表明PtOx-NiOn/NF-2中NiOn位点的水解离能势垒比NiOn低,则说明各组分在性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tOx-NiOn/NF-1中PtOx位点的ΔGH*为-0.51 eV,更接近0 eV,低于PtOx催化剂,表明NiOn可以作为催化活性中心,同时PtOx-NiOn/NF-2中NiOn位点的ΔGH*较NiOn催化剂低0.95 eV,表明PtOx在PtOx-NiOn/NF中也具有活性位点,增强了H吸附动力学。 Amorphous NiOn coupled with trace PtOx toward superior electr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 alkaline seawater media. Nano Res., 2023, DOI: 10.1007/s12274-022-5369-0.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2-5369-0.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2/2e2f24db88/ 催化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汪淏田团队,最新Nature! 2023年10月11日 数篇Science、Nature中招,纽扣电池测试有陷阱!最新EES喊你来避雷! 2023年12月22日 天大许运华/杨继兴AM:长寿命、高倍率和全气候的有机锂离子电池! 2023年10月12日 北理吴川&白莹AEM:通过沸石涂层稳定锌金属负极,实现7500次循环锌电池! 2023年10月10日 刘文柱/刘正新Nature Energy,实现>25%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2023年10月14日 “木头大王”到“泡沫大王”!胡良兵教授,最新AFM! 2024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