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1. Adv. Mater.:缺陷Zn3In2S6催化生产二氢异喹啉和H2O2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光合作用是生产过氧化氢(H2O2)的最可持续和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光合作用存在载体利用率和H2O2产率低的问题。添加异丙醇或乙醇等质子供体可增加H2O2产量,但是将不可避免地提高成本,同时浪费空穴(h+)的氧化能力。

基于此,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陈立松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将四氢异喹啉(THIQs)被用作独特的质子供体,用于热力学上可行的选择性半脱氢反应,生成高价值的二氢异喹啉(DHIQs),同时在双功能Zn3In2S6光催化剂的光催化下,在一个光氧化反应中耦合并促进H2O2的生成。适当缺陷的Zn3In2S6在可见光(λ≥400nm)下分别以66.4和62.1mmol h-1 g-1的高速率提供了卓越且接近化学计量的H2O2和DHIQs共生产性能。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由于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是ORR和THIQs半脱氢反应的初始和最重要的步骤,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ORR作为光催化剂和活性中间体的吉布斯自由能。H2O2(ΔG4)的解吸是整个ORR(*+O2→*O2→*OOH→*HOOH→H2O2+*)中的一个速率决定步骤,因为其需要克服上坡的能量势垒。假设缺陷Zn3In2S6上的In原子为活性位点,则ΔG4的能垒为+0.41 eV,远低于样品中Zn和S原子的能垒,而Zn3In2S6中In原子的能垒为+0.41 eV,表明S缺陷在热力学上有利于In位点上的ORR。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由于In位点的ΔG1值较低,O2更容易吸附在In位点,导致In位点是反应中心富集在热力学上最可行的位置,因此In位点被认为是活性位点。作者还提出了Zn3In2S6催化THIQs半脱氢为DHIQs与光催化H2O2生成并行的表面反应机理:1)在能量高于Zn3In2S6带隙的入射光下,在Zn3In2S6中产生e和h+;2)CB中光生成的e会迅速活化并还原In原位吸附的氧生成·O2,而VB中的h+则转移到光催化剂表面,从THIQs中的N原子上捕获一个电子生成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然后被ROS攻击形成α-H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b),再经过α-H去除形成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c);3)在溶液中ROS和H+的同步作用下,由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c)进一步释放一个质子(H+)和一个电子,得到DHIQs(d)。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Photoredox-promoted co-production of dihydroisoquinoline and H2O2 over defective Zn3In2S6. Adv. Mater., 2023, DOI: 10.1002/adma.202210110.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10110.

2. Adv. Mater.:活性近100%!Pd@PPy-600助力苯乙炔半加氢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在精细化工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优化炔烃选择性半加氢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氮掺杂碳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载体材料,但由是精细识别哪种氮构型主导了炔烃半加氢的催化性能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吉林大学乔振安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由介孔聚吡咯球构建的均匀介孔氮掺杂碳球作为固定化亚纳米Pd团簇的载体,以研究氮构型对炔烃半加氢的影响。测试发现,Pd@PPy-600催化剂对苯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99%)和选择性(96%),TOF值为4912 h-1,循环稳定性好。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作者构建了一个由四个Pd原子组成的简单Pd团簇(Pd4),并利用DFT分别计算了其在石墨-N、吡咯-N和吡啶-N掺杂碳骨架上的吸附能(Eads),位于石墨-N、吡咯-N和吡啶-N掺杂碳骨架上的Pd4团簇的Eads分别为-0.80、-0.86和-0.92 eV。对比石墨-N和吡咯烯配位结构,吡啶-N掺杂碳骨架上Pd4团簇的Eads更强,表明负载Pd团簇更倾向于与载体中的吡啶-N位点结合。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对于三种反应路径,直接使用H2中的H*作为氢供体。首先,具有解离性H*的Pd4团簇表面吸附苯乙炔开始反应。其中,石墨-N路径到达H2解离态(IM2)需要克服更高的能垒(TS1,0.434 eV),表明石墨-N位点不利于该反应。对于吡啶-N路径,决定加氢速率的步骤(IM4,TS2)明显是自发的过程。此外,苯乙烯与表面的结合在吡啶-N上的反应中比吡咯-N弱,表明苯乙烯更容易解离。因此,DFT计算解释了吡啶-N位点更有利于吸附活性亚纳米Pd团簇形成配位结构,更有利于苯乙炔半加氢反应。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Pyridinic Nitrogen Sites Dominated Coordinative Engineering of Subnanometric Pd Clusters for Efficient Alkynes Semi-hydrogenation. Adv. Mater., 2023, DOI: 10.1002/adma.20220963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9635.

3. Adv. Mater.:选择性100%!双分子层MOFs光催化CO2为CO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高选择性光还原CO2为有价值的小分子化学原料(CO等),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然而,这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复杂的CO2光还原过程通常会产生多种可能产物,并且需要后续的分离步骤。基于此,吉林大学王明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以5, 10, 15, 20-四(4-吡啶基)卟啉作为捕光配体,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溶剂极性,构建了2D单分子和双分子层卟啉基MOFs(MOF 1和MOF 2)。其中,双分子层MOFs在模拟阳光下表现出100%的超高选择性,可在没有任何辅助催化剂或光敏剂的情况下将CO2还原为CO,并且可以至少回收3次。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MOF材料对CO2和H2O的吸附能。CO2在单层MOF上的吸附能为-0.702 eV,被吸附的CO2分子采用弯曲构型与卟啉中心的Mn金属离子位点结合,表明Mn中心与CO2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而CO2在双层MOF上的吸附能为-0.313 eV,表明双层MOF中Mn金属中心与CO2的相互作用弱于单层MOF。此外,H2O在单层MOF上的吸附能明显强于H2O在双层MOF上的吸附能。较弱的H2O吸附能可抑制不需要的金属-H2O加合物,从而减少H2副产物。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单层MOF和双层MOF上通过COOH*将CO2还原为CO的总势。单层MOF和双层MOF将CO2*还原为COOH*的势垒分别为-0.359 eV和-0.018 eV,表明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在两种催化体系中,COOH*都容易还原为CO*加合物。单层MOF的DFT计算表明,CO*形成的活化能势垒为-1.885 eV,低于双层MOF的-0.908 eV,表明单层MOF在动力学上比双层MOF更有利于CO*的形成,从而提高了单分子层MOF的光催化性能。因此,更强的CO2亲和力和更弱的H2O亲和力有望共同提高MOF光催化剂的光还原活性和选择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Dislocated Bilayer MOF Enables High-selectivity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CO. Adv. Mater., 2023, DOI: 10.1002/adma.202209814.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9814.

4. Adv. Energy Mater.:GDY-ACs促进CO2RR生成C2产物的双依赖相关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开发高效和稳定的原子催化剂(ACs)以实现C2产物的高法拉第效率和选择性,是CO2还原反应(CO2RR)研究的重大挑战。目前,对C2途径的理解以及金属选择和活性位点对CO2RR的影响仍不清楚。基于此,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教授(通讯作者)等人首次报道了在考虑不同金属和活性位点的情况下,对基于石墨炔(GDY)负载ACs的完整C2反应路径映射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探索。一系列新型过渡金属基GDY-SACs、GDY-Pr和GDY-Pm SACs被证明是产生CH3CH2OH、CH3COOH、CH3CHO和CH2OHCH2OH的有前途的电催化剂,而C2H4的形成对于所有GDY-ACs都非常困难。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对于镧系金属,作者研究发现了双重依赖关联性的存在,证明了金属活性位点是促进决定步骤的关键,并且Pr和Pm相较于其他镧系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反应势垒的表征,GDY-Ni、GDY-Cu、GDY-Pd、GDY-Ag、GDY-Pt 、GDY-Pr和GDY-Pm对于生成C2产物是最具潜力的原子催化剂。因此,基于元素和活性位点的双重依赖关联机制,作者研究锁定了基于VIIIB和IB族过渡金属的GDY-SACs和GDY-Pr和GDY-Pm原子催化剂,并表征出金属位点是促进C2产物生成的主要活性位点,对理解复杂CO2RR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第一性原理机器学习预测了关键C2产物的吸附能,发现仅根据锚定金属和GDY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难以实现精准预测,与第一性理论计算结果偏差大。作者发现将中间物吸附能加入机器学习数据库后能显著提高吸附能数据的预测精度,将误差大幅降低。此外,作者还利用第一性机器学习实现了对C-C偶联反应的精准预测。根据两种反应物CO*和CHO* 的吸附能可有效预测出COCHO*的吸附能和反应趋势。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Double-Dependence Correlations in Graphdiyne-Supported Atomic Catalysts to Promote CO2RR toward the Generation of C2 Products. Adv. Energy Mater., 2022, DOI: 10.1002/aenm.202203858.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3858.

5. Adv. Energy Mater.:TiO2-B光催化剂的设计和评估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室温氮还原反应(NRR)对化肥工业和基础催化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从水、空气和阳光中生产氨,光催化NRR旨在显著释放与Habor-Bosch工艺相关的能量和环境压力。基于此,东莞理工学院孙成华教授、东北大学李松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健研究员和东北林业大学徐加廷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硼掺杂TiO2(TiO2-B)的NRR光催化剂。通过硼掺杂改性的TiO2(101)具有强可见光吸收(带隙1.92 eV)和优异反应性的NRR催化剂,具有小的热力学势垒(0.44 eV)以及高周转频率(1.08×10-5 s-1 site-1)。在模拟阳光照射下,TiO2-B纳米片的氨产量达到了3.35 mg h-1 g-1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DFT计算表明,A101OV/B在正ΔG(H)(0.80 eV)(0.80 eV)的支持下表现出优异的NRR选择性。除A101OV/B从邻近的Ti原子获得约0.22个电子外,所有潜在的催化位点均带正Bader电荷,A101OV/B具有最佳的NRR性能和选择性。A101OV和A101I的δ值较小,具有中等的NRR活性。通常,从活性位点向吸附N2注入电子是N≡N活化所必需,因此富电子催化位点具有这种能力。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此外,作者还计算了N-N,B-N和Ti-N的pCOHP。对于Ti,所有价态均以成键为主,而具有B-N成键的价态绝大多数为反键态。根据Bader电荷,N2接受电子,B接受电子1.44 |e|,Ti接受电子0.15 |e|。总之,Ti-B共存可以介导局部电子分布的排列,构建N2活化和还原的共同工作机制,并抑制HER。最后,利用HSE06混合泛函计算隐式水溶液的带边对准,更接近实验条件。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Knowledge-Driven Design and Lab-Based Evaluation of B-doped TiO2 Photocatalysts for Ammonia Synthesis.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10.1002/aenm.202204126.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4126.

6. Nat. Commun.:HT-STAM-17-OEt鉴定汗液中的抗坏血酸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汗液传感器通过动态监测生化标志物来检测个体的生理状态,在个性化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目标生物分子的特异性反应通常依赖于天然氧化酶,但易受外界干扰。基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和刘宏芳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由色氨酸(Trp)和组氨酸(His)官能化的铜金属有机骨架(Cu-MOFs),即Cu(C10O5H8)(HT-STAM-17-OEt)。具有类似抗坏血酸氧化酶结构的HT-STAM-17-OEt可有效地在汗液传感器中发挥作用,在酸性和碱性汗液中分别具有0.18和0.48 mA cm-2 mM-1的高灵敏度。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这种Trp/His结构与抗坏血酸和乳酸的相互作用。经过几何优化,1个His和2个Trp协同在铜桨轮上形成两个口袋状结构。对于抗坏血酸的结合,由于抗坏血酸中存在内酯环和多个羟基,这种具有适当几何形状的Trp/His形成的口袋可通过π-π堆积和更多的氢键有效固定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的内酯环和Trp侧链以及His形成交错体系。对于乳酸结合,单个乳酸分子也可通过单个氢键吸附在Trp/His口袋状结构上。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DFT计算得到抗坏血酸吸附能为-0.78 eV,比乳酸吸附能负得多,表明抗坏血酸吸附是自发过程,而乳酸吸附需要额外的能量。DFT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负吉布斯自由能比乳酸更容易结合。因此。HT-STAM-17-OEt表面的Trp/His口袋状结构决定了抗坏血酸的显著特异性捕获,其他生物分子将被直接排除。此外,Trp/His结构形成与抗坏血酸特异性结合具有普遍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Natural oxidase-mimicking copper-organic frameworks for targeted identification of ascorbate in sensitive sweat sensing.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2-35721-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721-4.

7. Nat. Commun.:h-BN上原位生成烯烃辅助烷烃的自动加速脱氢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在烷烃氧化脱氢(ODH)中,氮化硼(BN)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烯烃选择性。基于此,大连理工大学陆安慧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原位形成的烯烃在反应下,通过与过氧化羟基自由基(•OOH)和烷氧基自由基(•OC3H7)相互作用,产生促进烷烃氧化和烯烃形成的活性物种,并通过注入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反过来积极地加速了BN上的母体烷烃转化。通过共进烷烃混合策略,在较低温度下成功实现了丙烷原位生成烯烃增强乙烷的活化。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共进料丙烯对丙烷ODH的影响。作者首先研究了丙烯在C3H7OOH分解中的潜在作用,C3H7OOH分解生成丙氧基(•OC3H7)和羟基自由基(•OH)。一个丙烯分子被认为参与了过氧键的热分解,且发现势垒降低到19.8 kcal mol-1,表明丙烯存在时的显著加速。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作者考虑了与烷烃深度氧化的两种相对稳定的氧化剂,•OC3H7和•OOH,并研究了丙烯的共进料如何有助于它们的清除。在丙烯存在下,•OC3H7有可能与丙烯发生反应,根据DFT计算,丙烯具有3.1 kcal mol-1的适度负能,自由能势垒为37.0 kcal mol-1,表明该过程在热力学上更有利,但在动力学上不如其在表面B-OH位点的消除有利。因此在ODH条件下,•OC3H7与丙烯的反应可能是除表面B-OH途径外的一种消除气态•OC3H7的途径。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Auto-accelerated dehydrogenation of alkane assisted by in-situ formed olefins over boron nitride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2-35776-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776-3.

8. Angew. Chem. Int. Ed.:碱金属离子调节Rh1/ZrO2助力CO2加氢选择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调节单原子催化剂中金属单原子(M1)的配位环境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但通常对热催化反应中的选择性几乎没有影响。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利用碱金属离子(如Na)同时调节铑原子(Rh1)和二氧化锆(ZrO2)载体,其中在宽温度范围(240-440 °C)内将CO2加氢反应产物从接近100%的CH4有效转换到99%以上的CO,并在300 °C下具有创纪录的9.4 molCO gRh-1·h-1的高活性和长期稳定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在原子水平上研究了相邻Na+离子在Rh1和ZrO2载体同时调控中的作用。经过结构优化,作者发现Rh1与羟基化的ZrO2(101)上的两个O和两个羟基结合,形成了一个四配位Rh1基序,Rh-O键的平均距离为1.98 Å。由于优化样品中Na与Rh的摩尔比高达9:1,在4个最有利的占据位置用Na+置换质子,得到1Na-Rh1/ZrO2模型。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电荷密度差分析揭示,在Na+存在下,局部晶格氧离子聚集了更多的电子,Rh1位点的电子密度明显降低,表明了更强的Rh-O电子相互作用。在Na-Rh1/ZrO2上CO的吸附能为-2.26 eV,略弱于Rh1/ZrO2上的吸附能(-2.46 eV)。对于H2的活化,在Rh1/ZrO2上H2首先以-0.29 eV的吸附能吸附在Rh1上,然后在配位氧上形成Hδ-和Hδ+进行杂溶解离,具有0.41 eV的中等势垒和1.23 eV的放热。Na+离子诱导的Rh1的缺电子性削弱了Rh-CO相互作用,降低了H2的激活能力,从而导致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在Na-Rh1/ZrO2上仅生成CO。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施剑林、路军岭、黄勃龙、夏宝玉、王明等成果

Tuning the CO2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of Rhodium Single-Atom Catalysts on Zirconium Dioxide with Alkali 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18167.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8167.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3/2d63505e3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