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研究背景
了解电催化剂/电解质界面在工况条件下是如何改变的,从而跟踪催化活性位点,并为开发活性和稳定的电催化剂指明道路。对于经典的析氧反应(OER),对中间体的识别、鉴定,是促进相关电化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此,电催化剂在OER过程中不可逆表面重建的动态演化和反应机理的破译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Cu基材料已被证明是最先进的CO2RR催化剂和OER光催化剂。然而,迄今为止,相对于其他晚期3d-TM(例如Co和Ni)氧化物,Cu基电催化剂的OER性能仍然较差。因此,在过去十年中,关于Cu基材料作OER电催化剂的研究仍然很少,而寻求一种策略来加速Cu基电催化剂的OER动力学并揭示其活性位点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成果简介
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Yan-Gu Lin、国立阳明交通大学San-Yuan Chen、马克斯·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Zhiwei Hu、厦门大学李剑锋等人研究发现,在电催化OER过程中, Cu2O表面经历了从初始非活性Cu1+态到Cu2+态,再到形成Zhang-Rice单线态的催化活化点的两个重构过程。
研究表明,经氢化处理的Cu2O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OER活性和稳定性,可媲美其他3d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利用掠角X射线散射(GAXS)、快速X射线吸收(quick-XAS)、软X射线吸收(soft-XAS)、拉曼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多种原位光谱工具,作者意外地发现了催化剂在OER过程形成了超导状态,即Zhang-Rice单线态,从而极大地增强了OER活性。
相关工作以《Zhang-Rice singlets state formed by two-step oxidation for triggering water oxidation under operando conditions》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
Zhang-Rice单线态的提出者:张富春和Thomas Rice,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间共同合作在《Physical Review B》上发表了题为《Hamiltonian for the superconducting Cu oxides》的研究论文(至今引用次数近3000),详细推导出了关于Cu氧化物的超导电性的有效哈密顿量,其中氧空穴首先和近邻的铜离子自旋形成自旋单线态,然后穿越晶格承载超导电流。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这一模型被广泛用于描述、解释铜基氧化物的超导特性,而这一现象被称为Zhang-Rice单线态。不久后,多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对此假设做出了进一步的推导与阐述,极大推动了高温超导电性模型的建立与发展。
图文导读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图1. H-Cu2O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OER性能
经氢化处理的Cu2O催化剂(H-Cu2O)具有无序表面,厚度约为6 nm。Cu的L3边软XAS光谱显示,相对于原始Cu2O,H-Cu2O在933.4 eV时强度有所降低,表明H-Cu2O中4s1未占据态有所减少。结果表明,氢化反应引起了轻微的电荷局域化,可能导致OER的电荷转移更快。Cu的K边EXAFS谱图证明了H-Cu2O催化剂中存在更多的不饱和配位Cu中心。
基于这些观察,作者认为H掺杂可以改变键合Cu和相邻O原子的局部电子构型和原子排列,从而增强电荷在Cu原子上的局域化。理论上,氧中间体的结合强度可能取决于反键态的填充程度。电荷在Cu上的局域化增强导致反键态大量填充,从而导致氧中间体的弱吸附。相反,反键态填充较少会导致氧中间体的强吸附。根据金属氧化物中的OER火山图,与氧中间体的结合强度应不强也不弱。对于p型Cu2O, d态占据最高,接近费米能级,导致反键态填充较少,氧中间体吸附较强。由于Cu2O对氧的吸附太强,限制了OER的活性,因此H-Cu2O可以有效地用弱中间产物吸附填充大部分反键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活性。
电化学测试显示,H-Cu2O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263 mV的过电位,91 mV dec-1的Tafel斜率,且在10 mA cm-2下能够稳定运行超过45 h。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图2. 原位GAXS、quick-XAS表征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图3. 了解OER活性与局部结构转化的相关性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图4. 原位软XAS揭示OER过程中高价Cu作为活性位点
基于以上所有原位X射线光谱数据,在1.4 V和OER条件下的电子结构示意图如图4d所示。第一阶段,Cu1+(3d10)态的Cu2O逐渐转变为Cu(OH)2,直至电位低于1.5 V。在第二阶段,进一步提高外加电压,部分Cu2+在CuO4中转化为Cu3+(3d9L),形成四配位平面结构。当切断外加电压后,Cu3+(3d9L)状态恢复到Cu(OH)2状态。在此期间,从Cu1+到Cu2+、再到Cu3+状态,Cu 3d-O 2p的共价性逐渐增加,而增加TM 3d-O 2p轨道的共价性可以提高TM氧化物的催化活性。图4e进一步显示了关键中间态——Cu3+(3d9L)态的结构。
Nature子刊:半导体在电催化中产生超导结构,验证了30多年前PRL、PRB的设想!
图5. 提出的OER机制
正如H-Cu2O电催化剂所证明的那样,几种原位光谱方法可实现在纳米级固/液界面上观察OER过程中的动态重构过程。这篇报道是第一次在电催化过程中、在铜基氧化物上意外观察到了Zhang-Rice物理现象。具体来说,Cu(3d)和O(2p)态之间的杂化以及O 2p轨道上的配体空穴的额外出现,均有利于OER循环中的析氧催化。
值得注意的是,确定的Zhang-Rice单线态的性质证实了具有四配位平面几何结构的高价CuO4,在预平衡步骤中充当关键的中间体。而这一结果与以往所认识的氢氧化物作为OER电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这项工作强调了TM氧化物的电荷态和自旋态在水氧化过程中催化氧析出是必不可少的。
文献信息
Zhang-Rice singlets state formed by two-step oxidation for triggering water oxidation under operando condi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317-2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3/4a523b923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