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舒杰AEM: 四电子转移反应实现高容量水系Cu-Se电池

宁波大学舒杰AEM: 四电子转移反应实现高容量水系Cu-Se电池
硒作为存储金属离子的潜在替代正极材料具有一系列优点,例如良好的电子导电性、有吸引力的体积比容量和质量能量密度。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转化反应氧化还原电对,硒基电池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宁波大学舒杰AEM: 四电子转移反应实现高容量水系Cu-Se电池
在此,宁波大学舒杰教授等人基于化学热力学性质的定量分析,构建了一种以Cu2+为可变价电荷载体的新型转换型Cu-Se电池。首先,为了筛选有前景的M-Se电池,作者对14种水系硒基系统的化学热力学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金属硒化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理论比容量、标准电极电位和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率(VER)等。
此外,金属硒电池系统的实际情况也应纳入筛选范围,例如金属的成本和毒性。总体而言,除去报道过的Zn-Se电池,Ni-Se、Fe-Se和Cu-Se电池似乎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此,作者采用纳米多孔碳(NCP-30,孔径≈30 nm)通过熔融扩散法包封硒制备了Se@NCP-30正极以进一步评估Ni-Se、Fe-Se和Cu-Se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宁波大学舒杰AEM: 四电子转移反应实现高容量水系Cu-Se电池
图1. M-Se电池化学热力学性质的定量分析
研究表明,三种电池中只有Cu-Se电池表现出高电化学可逆性。受益于可变价电荷载流子和硒化铜化学稳定性之间的协同作用,Cu-Se电池在0.1 A g-1时具有1045.4 mAh g-1的高初始可逆容量,还表现出出色的长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2 A g-1下15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9.7%。
此外,作者组装了基于Cu-Se系统的软包电池,可为发光二极管阵列供电,展示了其在可持续储能领域的实际应用前景。通过DFT、XRD、XPS、HRTEM等的理论和实验联合研究,作者证实Cu-Se电池的储能机制基于可逆的相转化过程:Se→CuIISe→CuI2Se,即从二价Cu2+到Cu+及从Se0到Se2-的4电子转换过程。因此,这项工作构建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水系Cu-Se电池,并为探索更有前景的金属硒电池铺平了道路。
宁波大学舒杰AEM: 四电子转移反应实现高容量水系Cu-Se电池
图2. 水系Cu-Se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Four-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 Endows High Capacity for Aqueous Cu–Se Battery,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enm.202103998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4/02bffc84d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