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2年4月14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22年Nature已发表相关文章(Research)4篇,此篇为第5篇,依次为:多结太阳能电池,可以克服单结器件的基本效率限制。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带隙可调性,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多结结构。目前,已经报道了硅和铜硒化铟镓(CIGS)的组合以及全钙钛矿串联电池。与此同时,窄间隙非富勒烯受体,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开启了极高的效率。有机和钙钛矿半导体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组合,共享类似的加工技术。目前,钙钛矿有机串联管的效率较低,并受到宽间隙钙钛矿电池的低开路电压(Voc)和亚电池之间互连带来的损耗的限制。在此,来自德国伍伯塔尔大学的K. O. Brinkmann & T. Riedl等研究者,展示了钙钛矿-有机串联电池的效率为24.0%(认证为23.1%),Voc高达2.15 V。相关论文以题为“Perovskite–organic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indium oxide interconnect”于2022年04月13日发表在Nature上。多结太阳电池,通常被设计成具有互补吸收光谱的宽带隙和窄带隙亚电池的串联。改善与太阳光谱的重叠和减少热化损失,是克服单结的肖克利-奎瑟效率极限的关键。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们典型的ABX3组成包括甲铵(MA+),甲酰胺(FA+)或A位上的Cs+离子,B位上的Pb2+离子和X位上的卤化物离子,如I–或Br–。该家族的一些成员,如FAxCs1-xPb(IyBr1-y)3,提供了带隙能(Eg)在1.5到2.3 eV之间的可调谐性,主要是通过I:Br比的变化。全钙钛矿串联电池需要窄间隙材料(Eg <1.3 eV),其中铅部分被锡取代。然而,严重的稳定性问题与Sn2+到Sn4+的不需要的转变有关,这导致了非有意的p型掺杂和器件性能的整体退化。添加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一效应,例如在活性层内部有多余的牺牲Sn(0)。另外,c-Si或铜-铟-硒化镓背电池,已经与宽间隙钙钛矿正面电池结合使用。其中一些串联的性能,已经超过了最好的c-Si单连接。缺点是,钙钛矿/c-Si串联装置不兼容低温、低成本、大面积生产,这是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经常引用的愿景。在这方面,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代表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作为窄间隙背面电池。OSCs通常基于所谓的体异质结结构,这是由一个供体聚合物和一个富勒烯衍生物作为受体的混合形成的。由于富勒烯能量水平的可调性有限,OSCs的进展在大约11%的效率水平时停滞不前。然而,随着最近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引入,OSCs开始看到第二波显著的进步,这使其效率超过了18%。这一进展主要来自于受体部分较窄的能隙,以及激子的高效解离,这种解离只需要施主和受体之间很小的能量抵消,与Eg/q相比,这是释放Voc中较低损耗的关键,而q是基元电荷,同时仍然提供高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因此高短路电流密度(Jsc)。在这里,研究者演示了展示了钙钛矿-有机串联电池的效率为24.0%(认证为23.1%),Voc高达2.15 V。优化的电荷提取层,提供了钙钛矿亚晶胞与高Voc和填充因子的杰出组合。有机亚晶胞在近红外下提供了高的外部量子效率,与典型的关注非富勒烯细胞有限的光稳定性相反,如果激子主要在非富勒烯受体上产生,则显示了出色的操作稳定性,这就是研究者串联的情况。亚晶胞由一层超薄(约1.5纳米)类金属氧化铟层连接,具有前所未有的低光/电损耗。这项工作为钙钛矿有机串联建立了一个里程碑,它超越了最好的钙钛矿单一结,并与钙钛矿CIGS和全钙钛矿多结相当。图1. 有机亚晶胞的结构和性质图2. 优化的宽间隙钙钛矿亚晶胞
图3. 串联连接
图4. 钙钛矿-有机串联电池参考文献
Brinkmann, K.O., Becker, T., Zimmermann, F. et al. Perovskite–organic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indium oxide interconnect. Nature 604, 280–286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