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河北省迅速从煤炭转向天然气,但由此导致的能源短缺导致煤炭禁令的逆转激进的“碳中和”目标可能导致不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并带来潜在的危险意外后果。例如,据报道,2017年冬天,由于试图减少污染,中国河北省数百万农村居民因迅速从煤转向天然气而没有供暖。2020年12月中旬,中国浙江省的工厂被迫暂时关闭,以实现不切实际的能源消耗目标。中国应促进公平的能源转型,不让弱势群体或弱势经济部门的就业人员掉队。能源过渡行动计划应包括保护近400万化石燃料开采人员和更多致力于支持燃料供应链的人的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战略。现有的政策辩论没有充分关注人力资本和能源转型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挑战。能源过渡过程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实施,而不是在快速爆发中。能源转型路径应平衡人类需求和社会稳定、较低的化石燃料份额以及能源安全。能源系统具有很强的过渡惯性;如果激进的能源转型道路不能切实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那将弊大于利。最后,过渡计划需要适应区域不均一性。由于中国巨大的地理差异,并非所有地区都能以相同的速度实现能源转型。经济发展快和资源较多的地区可能能够更早地实现碳中和。考虑到这些差异,各区域应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市场手段,如能源生产能力许可和排放交易制度,可以帮助将过渡的成本降至最低。(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地探索可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其中会有一些急于求成的人,把指标定得过高,从而影响的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能源转型。文献信息China’s ambitious energy transition plans.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