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科教小站
2022年国自然刚刚落下帷幕,不少院校已经开启2023年申报动员会了。
有部分老师2022年获得了青年基金,本身又有高级职称,或者年底前评上了高级职称,满足基金委2项的限项要求之下,那么有申报面上项目的资格。
这时候,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明年要不要报面上?如果申报,中的可能性大不大?
小编发现,可能性真的很低!
小编曾经对2021年十所高校、科研院所(总的中标数约为1100项)连续两年国自然中标情况进行整理,发现连续两年面中项目(任意两类项目)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其中2020年中青年基金同时2021年中面上的人数仅有2人。
暨南大学2021年中标项目数为279项,其中面上项目128项,2020年面中青年且今年又中面上的人数仅有1人。
华东师范大学中标数为179,今年仅有1位面上项目的获得者是去年的青年基金中标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今年中标165项,西北大学今年中标144项,中国人民大学中标99项……这些高校今年的面上项目获得者没有1人是去年青年基金的中标人。
小编想,本身能满足申报相关申报资格的人就不会很多(可能更多是海归优秀人才),再就是,即使申报了,函评和会评专家在评审中,也会对连续中项目后能否高质量完成提出质疑。同等条件下,专家们应该会更多考虑其他候选人。
仔细分析,小编还发现各单位面上项目的获得者大多数是2013-2019年中过青年基金或者面上项目的申请人,相对来说,他们科研事业较为活跃,而近5-8年没有中过国自然任何一类项目的申请人,想要获得面上项目概率相对较低。
由于样本量比较小,上述结论仅供参考,大家在申报国自然项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4/6bc8641c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