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博士学者圈、丙申春秋、科研城邦,图文直接转自募格课堂
有个师弟今年博士毕业,西部某省来学校引进人才,承诺博士生试用期后给副处级待遇,担任市局副局长;硕士生给副科级待遇,担任乡镇副乡镇长。师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下子就能当上副县长,副局长。我奉劝他,千万不要听信地方引进人才的优厚条件和承诺。
这是有惨痛的先例的。某位很高很高的领导在西部某省任职期间,从江浙一带引进了许多官员到该省贫困县任县委书记,曾经作为干部工作的典型经验推广。但这个人才引进的政策最终证明的无疾而终的,这些县委书记大部分都回去了,以后也再也没有引进过。
地方人才引进的初衷是纯洁的,毕竟多读点书,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确实是不一样的,地方领导也希望属下有专业知识,能干,能解决实际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任何体制内工作经验的博士、硕士们,能达到地方领导引进人才的心理预期吗?
答案是:常常不能。
这些博士、硕士们到了地方,面临的第一个关口就是地方保护主义。越是穷的地方,越是小地方,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越强。地方太小,人际关系就极其复杂,你在饭桌上说谁的坏话,第二天目标人物就知道了。
一个县委书记,要动一个乡镇副镇长,可能有上上下下的领导打招呼。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再小的官吏,都有自己的关系网和利益共同体,叫抱团取暖。
博士、硕士们一去,占住了领导岗位这个坑。而这个坑,是某个四十多岁,正科干了十来年,千方百计想占得。你来了,他的梦想破灭了,他会是何种感受呢?他的心情之糟糕,对你之反感,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他只是不开心,不爽,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但这种不爽,常常会发展为孤立,甚至敌视。他们常常会动用自己的利益集团力量和关系网,给你和你的工作施加阻力,甚至给你穿小鞋,给你设套。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博士硕士们,有信心有能力摆平这些机关老油子们的明枪暗箭吗?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以德服人,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德操,不战而屈人之兵。现实常常是,你在大学里学的那些微积分、量子方程,在做官、处理具体问题方面,毫无用处;你的德操,别人也并不买账,因为这些地头蛇,常常是没有德操的。
如果你不是当地人,在当地也没有过硬的关系网和利益团体替你遮风挡雨,人才引进只是把你们这些博士、硕士放在风口浪尖,放在火上烤。
说到能力和水平,这玩意就有意思了。能力和水平是多角度的,做官、走仕途需要的能力和水平,和大学课本里学到的能力和水平,完全不是一码事。
如果引进的岗位专业性很强,比如医院、高校,那你的知识还能有点用武之地。但如果是处理一摊子事,管一块工作,负责一个地方的具体事务,那博士硕士们只能算是官场上的小学生。
做官,至少需要两件法宝。
一是人脉的积累。得有人支持你,不仅仅是从内心支持你,而且是利益有链接。刚从学校出来,去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能有什么人脉?有什么人支持你?
二是威信。威让人畏,信让人敬。威信的来源,是长期与人相处中获取的。比如说,单位有个小弟犯了点小错误,你帮他解决了,摆平了,那一证明你有能量,可畏;二证明你关心他、爱护他,可敬。再比如,帮同事解决了家里问题,也能提升威信。博士硕士来了,没有资源,你能给下面的小弟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其实威信最大的来源,是资历。为什么提拔干部得按部就班呢?这就是谈资论辈。体制已经处于稳态了,不需要什么大智大才的人开疆拓土了,能力差不多就行了,你能力太强了反而没什么用武之地。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乖乖给我把这个文件给我复印十份来。于是体制的晋升就成了主要靠熬资历,先提副科的,也得先提正科,大家心里都接受了这个规矩。你一个大学刚毕业、二三十岁的小屁孩,空降,打破了这个规矩,对单位一帮四五十岁的老资格发号施令,确实是让人很不痛快的。
师弟说,我可以谦虚谨慎,多请教就是了。师弟错了,你谦虚,多请教,别人会觉得你这个小伙子不错,但不会把你当领导,因为谦虚,多请教,不是做领导的特质,甚至是做领导的缺点。你什么事情都问,什么事情都谦虚,人家就会把你看轻。所以很多领导,明明错了,还死不认错,就是这个道理。
官就是领导,领导不是读书读出来的,毕竟这不是封建科举制,封建科举的进士,一开始也只能做个七八品的小官。领导是在风风雨雨中熬出来、打磨出来的,不脱三层皮,一般人当不了领导。
哪种情况适合响应人才引进呢?
为什么西部地区
乐于搞这种人才引进呢?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4/a3847c2f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