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饶议科学 作者丨饶毅
1983至1985年,在上海读研究生,月收入是53元人民币。1985年秋,刚到旧金山开始念研究生,得知生物医学年收入已经从八千美元涨到一万。
那时,在美国留学两三年内购置几百到几千美元的二手车很容易,留学四、五年购买低端的新车(如日本、韩国产的)也不罕见。
生物医学的留学生,如果抱怨苦,恐怕是精神问题。
曾有中国的电影(谢霆锋、高圆圆主演“一生一世”)活灵活现地描绘生物医学研究生在美国纽约受苦,那是没有留过学的文科生和演职员张冠李戴或凭空捏造,而不是事实。
2007年,回国到北大任教,才知道生物医学的研究生还有相当一批其月收入300(年收入三千六百人民币)。
所以,施一公和我回国初期的一个工作就是提高研究生待遇,不仅两校、而且全国。最近碰到一位2009年北大毕业的研究生,他回顾北大生科院在我2007年回国后很快提高研究生待遇。当时其实是分两步走的:最初两校生科院本身,后面是施一公和我建议国家普遍提高研究生待遇。
最近粗略调查了一下,得知现状:
美国的生物医学研究生年津贴:我的母校在加州,可能偏高(四万八千美元,另外全免学费)。哈佛医学院的研究生也差不多(四万五,另有医疗保险)。其他一般三万五到四万五。
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生,目前年津贴在两万到五万人民币之间,个别单位八万、十万。
纵向看上去,美国四十年增加五倍,中国四十年增加约五十倍至一百倍、二十年增十至三十倍。
但是,美国原来基数远高于中国,所以也有理由认为现在中国还是偏低。当然,至少还有三个个因素:物价、其他行业的收入、和学生本身的竞争力。
物价问题,很多人可以判断,并有自己的意见。
竞争力问题,很多人,可能大部分人,就不知情了。
近两三年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生突然很多申请国内研究生,特别是国内通常竞争力很强的一批学生申请两校的研究生。这些学生一般以前都是去美国最好的学校,现在转而有相当一些申请两校。
所以,现在可能到了应该再考虑调整研究生收入的时候了。
很多单位抱怨教育部给研究生名额不够、年年都希望更多,而教育部担心研究生培养质量。也许,教育部规定各个单位必须自己能够发放依据所在地区而规定的最低津贴才能招生(而教育部每年适当提高这一最低津贴标准),这样一举三得:研究生待遇提高,单位和导师有经费才能招收研究生,教育部不用每年承受名额问题的批评。
国家实验室(如昌平)、货真价实的新型研发机构(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研究所、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应该率先提高对研究生的支持,除了津贴之外,可能还要专门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
2008年建议信分cover letter和建议本身:
(此建议草拟于2007年,修改和签名在2008年1月完成,2月提交国家有关领导,两周内得到正面答复)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4/f19aedf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