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伟/房瑞琪Nature子刊:CuN4/CoN4@NC实现高效合成天然黄酮 2023年10月15日 上午12:19 • 头条, 百家, 顶刊 • 阅读 16 单原子(SA)催化剂为追求优异的催化性能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但其制备在热解过程中仍存在金属聚集和孔隙坍塌的问题。 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教授和房瑞琪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通用的介质诱导渗透沉积策略,可以同时实现金属物种的单分散和非金属物种的可控转化,并合成了一系列N掺杂碳负载的SAs或异SAs(MaN4/MbN4@NC,Ma=Cu、Co、Ni、Mn;Mb=Co、Cu、Fe;NC=N-掺杂碳)。 其中,CuN4/CoN4@NC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可以实现苯甲醛的完全转化和99%的黄酮产量。 通过DFT计算,作者验证了CuN4/CoN4@NC的形成机制。将原始Cu-ZIF-8的结构模型简化为CuN4/ZnN4@NC,将熔融态KCl-KBr介质构建为K8Cl2Br6或K16Cl4Br12。在CuN4/ZnN4@NC中,带正电的Cu和Zn原子倾向于与Cl和Br阴离子配位。 Cu原子对Cl−和Br−的吸附能为-0.63 eV,高于Zn原子的吸附能(分别为-1.25 eV和-1.20 eV)。 由于能量较低,Zn更倾向于与Cl−结合形成CuN4/ZnN4@NC-K16Cl4Br12。随后,熔融盐以Zn-K8Cl2Br6的形式从CuN4/ZnN4@NC中去除Zn物种,该过程的能量变化为-0.54 eV。 接着,Co- K8Cl2Br6(生成方式与Zn-K8Cl2Br6相似)定位到残渣CuN4/vacN4@NC-K16Cl4Br12中形成的空位(vac)上,Co原子与四个N原子配位形成CuN4/CoN4@NC-K16Cl4Br12,该过程的能量变化为-1.59 eV。最后,通过彻底清洗去除K8Cl2Br6后得到CuN4/CoN4@NC。 Atomic design of dual-metal hetero-single-atoms for high-efficiency synthesis of natural flavones. Nat. Commun.,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5598-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598-3.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5e1ca17e33/ 催化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厦大杨勇AEM: 晶格匹配界面工程实现4.7 V高压稳定的钴酸锂正极! 2023年10月14日 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2023年10月11日 「国家杰青」领衔!大连化物所,再发Nature子刊! 2024年12月4日 中科大余彦团队,最新AM! 2023年12月12日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北大ACS Energy Lett.:Li2MO3中不同的氧氧化还原活性 2023年10月17日 厦大Nat. Commun. 打破传统认识,DFT助力设计高效CO2还原电催化剂 202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