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福大Nat. Catal.:Ru1/NC实现高效丙烷脱氢制丙烯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9:05 • 顶刊 • 阅读 19 单原子催化剂(SACs)不仅具有均匀金属活性位点,而且具有选择性控制的潜力。然而,它们在高温丙烷脱氢中的应用仍具有挑战性。 基于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东研究员、王爱琴研究员和林坚研究员、福州大学林森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氮掺杂碳(NC)负载Ru单原子的高稳定、高效率的丙烷(C3H8)脱氢催化剂(Ru1/NC)。Ru1/NC的周转频率比纳米颗粒的周转频率至少高3倍,在560 ℃时丙烯选择性约为92%,失活率较低。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考虑了协调N物种对Ru1稳定性的贡献。随着N配位数的增加,Ru1中心的形成能明显降低,其中RuN3C和RuN4模型在热力学上更稳定。结果表明,在Ru1/NC催化剂上,壳内N的配位对Ru1中心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作者评估了具有Ru1位点的RuN3C-13和RuN4-14对PDH反应的反应活性,其中DFT计算得到RuN3C-13和RuN4-14第一脱氢步骤(CH3CH2CH3*→CH3CHCH3* + H*)的自由能势垒分别为1.061 eV和1.357 eV。 在过渡态下,两种体系断裂C(β)-H键的长度分别为1.483和1.599 Å,形成C(β)-Ru键的距离分别为2.339和2.352 Å。对于第二个脱氢步骤(CH3CHCH3* + H*→CH3CHCH2* + 2H*),计算得到的自由能势垒要低得多(RuN3C-13为0.701 eV, RuN4-14为0.444 eV),表明第一个脱氢步骤是丙烷转化速率的决定因素。 Peripheral-nitrogen effects on the Ru1 centre for highly efficient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Nat. Catal., 2022, DOI: 10.1038/s41929-022-00885-1. 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2-00885-1.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7410deac4f/ 催化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再发Science!诺奖得主开创第三种催化剂! 2023年10月14日 宋礼/陈双明/何伦华Nat. Commun.: 可循环30000次的水系锌金属电池 2023年10月11日 青科大王磊AFM:调控磷化镍的电子结构及脱氢动力学实现肼辅助海水产氢 2023年10月1日 【电池】张继光&许武团队AEM:不可燃局部高浓度电解质,助力硅负极实现高性能 2023年11月9日 催化顶刊集锦:AEM、EnSM、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Eng. J.等成果 2023年10月13日 王海辉/王素清AFM:通过Kevlar芳纶纳米纤维保护涂层稳定固态电池中的金属负极界面 2023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