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静利院士EES:耦合电催化系统助力CO2还原和生物质转化

骆静利院士EES:耦合电催化系统助力CO2还原和生物质转化
阴极电化学CO2还原(eCO2RR)与阳极电化学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HMFOR)耦合是一种协同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方法,同时降低了能量输入,但主要挑战是开发有效的eCO2RR和HMFOR电催化剂。
基于此,深圳大学骆静利院士等人报道了一个由阴极eCO2RR和阳极HMFOR的耦合系统,单Cu原子掺杂Bi(Cu1Bi)和NiCo层双氢氧化物(NiCo LDH)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催化剂。Cu1Bi阴极催化剂对甲酸盐转化表现出显著的高活性(jformate > 1 A cm-2)以及优异的稳定性(200 mA cm-2持续45 h),同时NiCo LDH阳极对HMF转化为2, 5-呋喃二羧酸表现出高活性,在低电位下的法拉第效率(FE)超过95%。
成对的eCO2RR-HMFOR系统将eCO2RR转化为甲酸盐的电力输入减少到每吨甲酸盐约3493 kWh,比传统的eCO2RR(每吨甲酸盐约4528 kWh)节能22.9%。
骆静利院士EES:耦合电催化系统助力CO2还原和生物质转化
通过对Bi和Cu1Bi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揭示了Cu单原子在促进甲酸生成中的作用。Cu1Bi的*OCHO生成能为0.78 eV,远低于Bi的1.67 eV,将单个Cu原子掺入Bi中,大大促进了eCO2RR生成甲酸盐的活性。
与Bi(1.77 eV)相比,Cu1Bi(0.62 eV)上的ΔG显著降低,表明单个Cu掺入加速了水的解离步骤。计算出Bi的KIE值为1.8,是初级KIE的特征值,表明在Bi上缓慢的水解离限制了其eCO2RR动力学。而Cu1Bi上的KIE减小到接近1,证实了通过加速水解离促进质子化过程。
骆静利院士EES:耦合电催化系统助力CO2还原和生物质转化
根据Bi和Cu1Bi的态密度(DOS)发现,在费米能级附近,Cu1Bi表现出比Bi更高的占据态,表明催化剂与吸附物之间的键合更强。同时,Cu1Bi比Bi表现出更正的峰,表明单个Cu的引入加强了OH*的吸附,从而促进了水的解离。
此外,在Bi和Cu1Bi模型上进行*OCHO的Bader电荷分析,Cδ+和Hδ+在Cu1Bi上的Bader电荷分别为-1.512和-0.049,绝对值均低于Bi(-2.798和-0.067),说明它们的电子损失较少,导致*OCHO中Cδ+周围的电子定位,使其与附近吸附的*H相互作用产生甲酸。
骆静利院士EES:耦合电催化系统助力CO2还原和生物质转化
A Coupled Electrocatalytic System with Reduced Energy Input for CO2 Reduction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10.1039/D3EE01999C.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培训!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746f7b102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