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人物简介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司锐,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2001.09—2006.07,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生/理学博士;1997.09—2001.07,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本科生/理学学士。工作简历:2009.12—2012.12,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化学系,研究助理;2006.07—2009.12,美国塔夫茨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系,博士后。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2)多相催化;(3)同步辐射技术。该团队在近年来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与其他课题组联合分别在2021年5月11日和5月25日连发两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然而,不到半月的时间里,该团队又与其他课题组合作再获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已被报道过,本文就不在赘述。下面,将简明讲述最新的这篇佳作。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一氧化碳(CO)氧化反应(CO+1/2O2=CO2)是多相催化中的模型反应,也是解决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和碳氢化合物的关键步骤。其中,铂(Pt)基催化剂在CO氧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虽然Pt基催化剂常见不可还原氧化物(SiO2和Al2O3)载体具有商业化生产、成本低、应用广泛等优点,但是由于缺乏表面活性氧和合适的活性位点,在CO氧化中,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催化活性往往较差。同时,在SiO2负载的Pt催化剂中Pt物种的聚集经常导致CO氧化中催化剂的失活。因此,开发一种兼具低温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的不可还原氧化物负载的Pt催化剂以供实际应用还面临很大的挑战。根据以前的报道,在金属和可还原氧化物之间容易建立各种原子界面来提高催化性能。然而,由于不可还原氧化物(SiO2和Al2O3)的氧贫乏、还原性差和表面组成过于稳定,很难形成有效的金属载体或金属氧化物界面。因此,通过在惰性载体上掺杂二次元素来构建稳定、高效的界面以提高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是研究热点。

成果简介

在2021年6月7日,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司锐研究员、湖南大学马超教授和山东大学贾春江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利用初始润湿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SiO2)负载的铂-铋(Pt-Bi)催化剂(Pt/PtBi-SiO2)。由于氧化PtxBiyOz团簇的形成,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抗烧结性能。Bi物种的掺杂在Pt和Bi(Pt-[O]x-Bi结构)物种之间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界面,对比纯Pt样品,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活性位点,提供了在低温(约50 ℃)下被CO激活的优异活性氧物种。在110 ℃时,该催化剂的CO2生成速率达到了487 μmolCO2 gPt-1 s-1。同时,这种界面结构可防止Pt类毒物对CO的过饱和吸附,并以较低的表观活化能激活CO分子催化CO氧化。因此,该研究提供了一种设计潜在活性和稳定Pt催化剂的通用方法。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通过共初始润湿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iO2负载的Pt和Pt-Bi样品。其中,Pt和Bi的整体浓度(Pt:0.8、0.9和0.9 wt.%;Bi:1Pt-SiO2、1Pt2Bi-SiO2、1Pt5Bi-Si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和6.1 wt.%)与设计值接近,表明Bi物种的配置对Pt的负载没有影响。在HAADF-STEM图像中,即使在空气中热处理后,Bi促进样品的SiO2表面上的小尺寸氧化物物种也非常稳定。在空气中煅烧后,1Pt-SiO2中同时出现约100 nm的巨大金属Pt颗粒和Pt氧化物团簇(1.6±0.5 nm),表明添加Bi元素可以抑制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生长,而SiO2载体对Pt物种的稳定能力较差。测试结果直接表明,氧化Bi物种作为促进剂可以阻止在SiO2上形成大的Pt颗粒。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1. Pt/PtBi-SiO2的结构表征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2. Pt/PtBi-SiO2的局部配位结构
在CO氧化中的催化性能
作者发现氢还原明显提高了Bi促进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随着还原温度从0升高到210 ℃,50%CO转化的温度从165 ℃下降到85 ℃。由于过多的氧化铋物质阻碍了CO吸附或覆盖Pt活性位点,催化性能在2 wt.%的掺杂量下达到最大值。同时,通过动力学数据比较了固有的催化活性。1Pt2Bi-SiO2的比活性在110 ℃时为487 μmolCO2 gPt-1 s-1,与报道的Pt/CeO2催化剂活性相当,比纯Pt催化剂高10倍。此外,Bi促进的Pt催化剂(52 kJ/mol)的表观活化能(Ea)与Pt/CeO2催化剂(40-50 kJ/mol)相似,明显低于纯1Pt-SiO2(70 kJ mol 1)和其他惰性载体Pt催化剂,表明Bi促进Pt-SiO2催化剂完全不同的反应机制或活性位点。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3. Pt/PtBi-SiO2的催化性能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4. 用后Pt/PtBi-SiO2的结构表征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5. Pt/PtBi-SiO2的局部配位结构
还原性和活性氧
1Pt-SiO2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曲线上在约100 ℃处出现了主还原峰,这是由PtxOz团簇而还原造成。作者对用后的Pt/PtBi-SiO2进行了H2-TPR和CO-TPR实验,对其进行了CO氧化后的还原性和活性氧的测定。在H2-TPR实验中,1Pt-SiO2在200 ℃以下未出现氢还原峰。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表面Pt-[O]x-Bi结构的Pt团簇具有独特的活性位点,具有更大的还原释放氧气性能。此外,所用1Pt2Bi-SiO2的CO-TPR结果证明,Pt-[O]x-Bi结构中的这些表面氧原子对从约50 ℃生成CO2的CO分子具有优异的反应活性。因此,Pt-[O]x-Bi结构具有较低的Pt价态δ+(0<δ<2),所用Bi促进样品中的物种提供了优良的活性氧物种来催化CO氧化的初步阶段。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6. Pt/PtBi-SiO2的还原性和活性氧
不到两个月,连中三篇Nature子刊,这个团队就是如此牛!
图7. Pt-[O]x-Bi活性位点上的CO吸附

文献链接

Unique structure of active platinum-bismuth site for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Nat. Commun., 2021, DOI: 10.1038/s41467-021-23696-7.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3696-7.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8d66fb841b/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