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完Nature Nanotechnology,再来篇AFM!

前言介绍

在2021年12月23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和北卡罗莱纳农工州立大学鲁小川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terfacial-engineering-enabled practical low-temperature sodium metal battery”的文章。

在本文中,作者报道了一种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增强的β″-氧化铝(β″-Al2O3)固体电解质(YSZ@BASE),对比已报道的其他锂离子和钠离子固体电解质,该电解质在80 ℃下与Na金属负极的界面阻抗极低,仅为3.6 Ω cm2,并且具有极高的临界电流密度约为7.0 mA cm-2。在电解质/正极界面存在微量共晶NaFSI-KFSI熔盐时,形成的Na/YSZ@BASE/NaNi0.45Cu0.05Mn0.4Ti0.1O2准固态全电池具有高达110 mAh g-1的容量,并且库仑效率>99.99%。
同时,在4 C和80 ℃下进行500次循环后仍然保留了73%的电池容量。通过广泛的表征和理论计算证明,稳定的富含β-NaAlO2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和强健YSZ支撑基质在在抑制Na枝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们保持稳健的界面接触,降低电子传导,并且通过氧离子补偿防止BASE的持续还原。该研究代表了一种新型钠电池,与最先进的Na-S、ZEBRA和其他固态电池相比,其工作温度显着降低、安全性更高。
刚发完Nature Nanotechnology,再来篇AFM!
然而,仅仅在2天之后,王春生教授课题组有在Adv. Funct. Mater.上发表了关于全固态电池的最新成果,题目为“F and N Rich Solid Electrolyte for Stable All-Solid-State Battery”。下面对这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
刚发完Nature Nanotechnology,再来篇AFM!

成果展示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对锂(Li)负极和高压LiNi0.8Mn0.1Co0.1O2(NMC811)正极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全固态锂电池(ASSLB)的循环性能。在2021年12月26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将0.32 wt%的CuF2-LiNO3(CL)添加到Li6PS5Cl电解质层中,在Li6PS5Cl/Li界面原位形成了一种混合的离子/电子导电和疏锂中间层(LiF-Li3N-Cu)。在Li电镀/剥离循环期间,Li6PS5Cl表面上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形成物(CuF2-LiNO3)被还原为LiF-Li3N-Cu。即使Li6PS5Cl/Li界面处的LiF-Li3N-Cu层被破坏并且Li枝晶生长为Li6PS5Cl,它也会被表面SEI形成物消耗,新形成的中间层也将能够抑制Li枝晶。中间层的自愈性能只能通过整个电解质的表面改性来实现。

在室温下,CuF2-LiNO3体电解质的改性显着提高了临界电流密度(CCD),从原始Li6PS5Cl的0.4 mA cm-2/0.4 mAh cm-2提高到Li6PS5Cl-CuF2-LiNO3的1.4 mA cm-2/1.4 mAh cm-2。由于AlF3可以提高S-NMC811的结构稳定性,将0.34 wt%的CuF2-LiNO3-AlF3(CLA)CEI前体加入Li6PS5Cl电解质中,以及Cl掺杂到S-NMC811正极的S-NMC811表面,从而抑制S-NMC811正极的副反应和裂纹扩展。

通过测试发现,作者构建的Cl@S-NMC811-Li6PS5Cl-CuF2-LiNO3-AlF3|Li6PS5Cl-CuF2-LiNO3|Li(Cl@S-NMC811-Li6PS5Cl-CLA|Li6PS5Cl-CL|Li)电池的面积容量为2.55 mAh cm-2,并且在1 C(1 C=200 mAh g-1)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69.4%。这是首次报道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该电解质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合混合程序对金属Li负极和高压NMC811正极保持稳定。因此,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加入少量的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EI)形成剂,使离子电导率降低最小(48.3%),是提高ASSLB性能的有效方法。

背景介绍

采用高电压和高容量富镍(Ni)层状氧化物LiNixMnyCo1-x-yO2(x>0.6, NMC)正极、金属Li负极和高离子电导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SSE)(NMC|SSE|Li电池)有望达到400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其中,LiNi0.8Mn0.1Co0.1O2(NMC811)的可逆容量约200 mAh g-1,Li6PS5Cl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10-3 S cm-1

然而,NMC811|SSE|Li电池仍然存在容量衰减快的问题,因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对Li负极和NMC811正极都不稳定。Li6PS5Cl电解质将在高电位下与NMC811反应,形成高电阻正极/电解质界面(CEI)。同时,NMC811表面的副反应也会促进NMC811的结构退化和裂纹扩展,从而降低库仑效率(CE)和循环寿命。研究发现,单晶NMC811(S-NMC811)颗粒具有比多晶NMC811(P-NMC811)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通过卤素掺杂可进一步增强。在Li6PS5Cl电解质中掺杂F可以其氧化稳定性,但是F掺杂降低了离子电导率,进而降低ASSLB的倍率性能。

此外,Li负极的Li枝晶向Li6PS5Cl电解质的生长面临更大的挑战。LiF对Li具有高界面能,可有效抑制Li枝晶生长。然而,LiF的超低离子电导率增加了电池过电位。将高离子电导率的Li3N混合到LiF中可以降低电池过电位,同时仍保持高Li枝晶抑制能力。通过在离子导电和疏Li的Li3N-LiF夹层中加入疏Li和电子导电组分(如Cu和Ni),形成混合导电疏Li夹层,可以进一步抑制Li电镀过电位,但尚未见报道这种混合导电疏锂中间层。由于体积变化大,中间层会在充放电过程中破裂,Li可以穿透钝化层并在Li6PS5Cl电解质中生长。因此,所有报道的电极/SSE界面改性都缺乏自愈能力,只能在初始充/放电循环期间稳定固态锂电池,一旦钝化层破裂就会失效。

图文速递

刚发完Nature Nanotechnology,再来篇AFM!

图1. 不同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刚发完Nature Nanotechnology,再来篇AFM!
图2. 不同全固态电池性能的比较
刚发完Nature Nanotechnology,再来篇AFM!
图3. 三电极电池的电压分布及不同正极的SEM图

总结展望

 

总之,作者通过混合少量(0.32 wt%)的绝缘体CuF2-LiNO3来提高Li6PS5Cl的Li枝晶抑制能力,在Li6PS5Cl/Li界面原位形成混合导电疏锂LiF-Li3N-Cu界面层。该夹层使CCD在室温下从Li|Li6PS5Cl|Li电池的0.4 mA cm-2/0.4 mAh cm-2增加到Li|Li6PS5Cl-CuF2-LiNO3|Li电池的1.4 mA cm-2/1.4 mAh cm-2。在单晶NMC811(S-NMC811)正极中,将少量AlF3混入到Li6PS5Cl-CuF2-LiNO3电解质中,并在S-NMC811表面掺杂Cl以抑制S-NMC811与Li6PS5Cl-CuF2-LiNO3-AlF3之间的副反应。此外,全固态Cl@S-NMC811- Li6PS5Cl-CuF2-LiNO3-AlF3| Li6PS5Cl-CuF2-LiNO3|Li电池在2.55 mA cm-2/2.55 mAh cm-2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69.4%。

文献信息

1. Interfacial-engineering-enabled practical low-temperature sodium metal battery.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1, DOI: 10.1038/s41565-021-01036-6.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1-01036-6.
2. F and N Rich Solid Electrolyte for Stable All-Solid-State Battery.Adv. Funct. Mater., 2021, DOI: 10.1002/adfm.202110876.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10876.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c8196bde7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