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美国杜克大学徐伯均教授等人展示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执行基于深度学习的脉管系统电池电极的正向和逆向设计。数值计算表明,仿生血管多孔电极可以通过引入低曲折通道和梯度孔隙率解决上述问题,这可以通过多孔电极理论进行验证。为了优化结构参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以高精度加速可能结构的计算。此外,作者还编译了一个逆向设计搜索库,以找到不同工业制造和设计标准下的最佳血管结构。最后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3.2 C电流倍率下,全血管化电池比传统均质电池充电容量提高了66%。这项计算研究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来解决电池中的快速充电问题,并将深度学习算法的适用性扩展到不同的科学或工程领域。该成果以“Bio-Inspired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Vascularized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Fast-Charging Batteries Optimized by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9.368)上。
图5. 真实应用场景的全电池模拟基于石墨负极中血管通道的增强,有望在正负极上应用该配置,并进一步提高全电池水平的快速充电性能。无论是负极结构还是双结构,血管分支通道都为电池提供了比垂直通道更高的改进。最佳性能由双血管电池提供,在5 C和10 C充电倍率下面积容量分别高达1.18和0.476 mAh cm-2。这意味着与均质电极相比,分别实现了43.9%和13.94%的改进。此外,美国先进电池联盟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快速充电目标是在15分钟内充电至80% 的容量。如果假设一个恒定的充电过程,充电率应该至少为3.2 C。该条件下双血管全电池的容量为2.119 mAh cm-2,几乎比均质电极大66%。由于此处所有电池的总体孔隙率相同,结果再次证明了由血管结构引起的离子传输改进和IR降的减小,这种显著的改进为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快充电池带来了曙光。
Bio-Inspired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Vascularized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Fast-Charging Batteries Optimized by Deep Learn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enm.20210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