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分布在石墨烯上的MgH2纳米颗粒和锂金属之间的良好反应,促进了在整个骨架中形成均匀分布的LiH和固溶体LiMg合金。基于可逆固溶体合金化反应,具有高溶解度的亲锂LiMg合金首先可以作为均匀的成核位点,改善锂的沉积/剥离过程。理论和实验观察证实,得益于LiH中H的电负性较差,LiH和LiMg合金界面的均匀构建使得在界面处形成了大量的内建电场,有效地促进了Li+从高锂离子电导率的LiH表面转移到有利于锂沉积的LiMg合金表面。因此,由负载有LiH的石墨烯与LiMg合金构成的复合电极的Li+扩散系数,是普通石墨烯与LiMg合金构成的复合电极的10倍,促进了Li+在整个电极上的快速传输。此外,由均匀分布的石墨烯构建的导电3D框架不仅缓解了锂沉积/剥离过程中的大体积变化,而且降低了局部电流密度,从而抑制了枝晶锂的形成,提高了锂金属负极的循环稳定性。结果显示,由此制备的LiMg-LiH@G复合电极具有3252 mAh g-1的高比容量,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3D结构锂金属负极,在高电流密度(3 mA cm-2)、固定容量(5 mAh cm-2)情况下,电池循环寿命超过1200小时。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将超薄LiMg-LiH@G箔(50 μm,~8.4 mAh cm-2)作为负极分别与商业化LiFePO4(LFP;12 mg cm-2)和LiNi0.5Co0.2Mn0.3O2(NCM523;10 mg cm-2)正极组装,其全电池在1 C下表现出循环超过200次的优异循环稳定性。相关论文以“Identifying the positive role of lithium hydride in stabilizing Li metal anode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