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发Nature! 2023年10月16日 下午9:35 • 头条, 百家, 顶刊 • 阅读 11 经过十多年的电热(EC)效应研究,EC材料和EC多层芯片,已经能够满足热热泵所需的最低5 K的EC温度变化。然而,这些EC温度变化是通过应用高电场(接近其介电击穿强度)产生的,导致EC性能迅速退化和疲劳。 在此,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黄厚兵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小石(一作兼通讯)&黄兴溢&洪亮等研究者报道了一类EC聚合物,在50 MV m−1下,EC熵变化为37.5 J kg−1 K−1,温度变化为7.5 K,在相同场强下,与最先进的EC聚合物相比,提高了275%。相关论文以题为“High-entropy polymer produces a giant electrocaloric effect at low fields”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表在Nature上。 基于蒸汽压缩循环的传统冷却技术中使用的制冷剂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冷却是一项能源密集型活动,消耗了约占世界上20%以上的电力。基于热效应的固态冷却技术,由于其零温室气体排放和较高的运行效率,是蒸气压缩循环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通过施加电场(EC)、磁场(磁热)或机械应力(弹性热效应、压热效应和扭热效应),热传导材料产生可逆的温度和熵变化。各种几何形状(线性、旋转和级联)、使用不同传热策略(固体流体和固体固体)、电荷回收和主动再生的EC热泵已被广泛报道,许多方法,包括复合材料和共混材料,已被充分研究以提高工作材料的EC性能。 尽管人们已经报道了,包括陶瓷多层芯片(MLCs)显示直接测量ΔT > 5.5 K (29 MV m-1下),和显示ΔS = 76 J kg-1 K-1(在150 MV m-1下对应ΔT ≈ 15 K)的聚合物厚膜。然而,由于高场致疲劳,高EC效应不一定能转化为实际的EC热泵。这意味着,报告的EC器件的工作,远低于其工作体的最大ΔT:陶瓷和聚合物MLCs的2.2 K。 为了在低电场下产生较大的ECE,研究者选择聚(亚乙烯基fluoride65-trifluoroethylene35-chlorofluoroethylene7)(P(VDF65-TrFE35-CFE7))三元共聚物,作为他们的研究,因为在已知的EC材料中,在磁场>250 MV m−1下,该聚合物产生的熵变最大,ΔS > 200 J kg−1 K−1。在室温下,作为分子缺陷的庞大的CFE基团,使P(VDF65-TrFE35) mol%的庞大且高度相关的极性域不稳定,并显著增强了ECE。 在此,研究者设定的目标是降低CFE的浓度,并留下少量的双键(DBs)作为额外的调制因子,以增强聚合物的极性熵(图1a)。在50 MV m−1下,EC熵变化为37.5 J kg−1 K−1,温度变化为7.5 K,在相同场强下,与最先进的EC聚合物相比,提高了275%。研究者发现,将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三元共聚物中少量的氯氟乙烯基团转化成共价双键,可以显著增加极性实体的数量,并增强聚合物的极性-非极性界面面积。聚合物中的极性相采用一种松散相关的高熵态,具有较低的电场诱导开关的能垒。这种聚合物,在实际EC冷却应用所需的低电场条件下,可以保持超过100万次循环的性能,这表明这种策略可能会产生适合用于热量热泵的材料。 图1. 熵增强聚合物在低场强下表现出巨大的ECEs 图2. 改性EC聚合物及其基三元共聚物的结构性质 图3. 改性EC聚合物及其基三元共聚物的介电性能 图4. 高熵EC聚合物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据悉,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继2021年10月06日之后,又一篇Nature正刊: 作者简介 钱小石,2018.7-今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7.3-2018.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2016.1-2017.2 Nascent Devices Inc.,副总裁& 首席技术官;2015.5-2016.1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电卡制冷材料与器件设计;人工带隙材料与超构材料系统;介电、铁电材料与器件;磁电传感与换能器设计;柔性电子材料与智能器件。 同时,钱小石教授担任以下SCI期刊审稿人:包括Nature, Science, Joul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Energy,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nergy,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等30余个学术期刊。 黄兴溢,教授,2018-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电气材料与绝缘研究中心,教授;2013-2017:上海交通大学电气材料与绝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09-2012:上海交通大学电气材料与绝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2-2013: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研究员(Adjunt Researcher);2009-2016:上海市电气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2017-至今:上海市电气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包括:1)聚合物的电学性质调控;2)高功率密度电能存储材料与器件及其在电力、舰船、电气化交通中的应用;3)能量转化、捕集微系统及其在电力设备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4)导热绝缘材料及其在电力电子热管理、5G技术中的应用;5)高压电缆绝缘及半导电屏蔽材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国家电网公司项目、重大企业攻关项目等。 黄厚兵,副教授,2013年博士,北京科技大学;2011-2013年 联合培养博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方向:相场模拟材料微结构演化,铁电压电材料。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54篇),包括Science, Adv. Mater., Sci. Adv., Nat. Common., PRL, Acta Mater等。2019年入选北京市“青年托举人才”。 洪亮,副教授,2006-2010,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导师: Alexei P. Sokolov);2004-2006,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导师:郝少康);2000-200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15-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天文系&自然科学研究院 特别研究员,博导;2010-2014,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博士后 (师从Jeremy C. Smith)。 研究方向: 1、蛋白质玻璃化转变及蛋白质类产品低温保存技术;2、蛋白质的非平衡态动力学;3、小角散射研究蛋白质以及复杂体系的结构;4、蛋白质表面水分子的分数阶运动。 科研成果:洪亮研究员回国前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多年。洪亮课题组在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及纳米材料界面水结构及动力学课题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13篇高端论文:1篇 Nature physics;8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篇 Science advances;1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 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以及1篇 JACS。 文献信息 Qian, X., Han, D., Zheng, L. et al. High-entropy polymer produces a giant electrocaloric effect at low fields. Nature 600, 664–669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89-5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189-5 https://me.sjtu.edu.cn/teacher_directory1/qianxiaoshi.html https://scce.sjtu.edu.cn/teachers/1668.html https://ins.sjtu.edu.cn/people/lhong/index.html https://www.physics.sjtu.edu.cn/hongl https://arims.bit.edu.cn/xztd/jsml/js/f2ba893760234bdb88948686ae7c6fc3.htm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6/8bb11bab43/ 催化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李亚栋院士/王定胜又发Angew,单原子最新进展! 2023年10月18日 博士生经历一任导师病退、二任导师车祸、三任导师病逝后,被光速毕业了… 2023年11月14日 AEM:用于高性能光催化过氧化氢合成的磷炔基官能化共价三嗪/庚嗪基框架 2023年11月26日 邱介山/于畅JACS:剖幽析微!高压/速率水基超级电容器非溶剂稀释剂溶剂化学的微观研究 2023年10月5日 巴伊兰大学JACS:含氟有机共溶剂在钝化锂金属负极中的作用 2023年10月13日 阿贡国家实验室,两位锂电大牛联手发Nature Energy 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