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通常表现出较差的容量和循环性能,这意味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反应机制不同。在此,中科院物理所葛琛副研究员以及青岛大学李强教授、李洪森教授等人将operando(动态现场原位)磁性测试与电化学测量相结合,对离子嵌入机制与典型 FeS2 /Na (Li)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Operando磁性测试和异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测量表明,只有部分FeS2参与转化反应过程,而不反应的部分形成“非活性核”,导致低容量。图1. FeS2电极的表征通过Langevin方程拟合量化,作者进一步发现,SIBs中转化反应产生的铁晶粒尺寸远小于LIBs,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粉末化,从而导致循环性能更差。SIBs中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较大的Na+半径引起的缓慢动力学。这项工作为研究具有高容量和长耐久性的新型SIB材料铺平了道路。图2. LIBs和SIBs中FeS2放电后的TEM表征以及机理研究Reacquain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FeS2 Sodium-Ion Batteries by Operando Magnetomet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1. DOI: 10.1021/jacs.1c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