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陈曦东科学网博客
毕业已经快半年了,本想对自己博士阶段做一些回顾和总结,无奈事情太多一直没有来得及写。正好这几天卧病在床,得到一些空闲时间,写一点读博和工作后的感想。内容可能会有点散,想到哪就写到哪吧。
1. 尽早对自己做好规划的代价
我在研一开始时告诉身边人自己毕业时候会发表10篇论文,现在看来当时确实是年少轻狂,不曾想后期发展竟跟设想完全是两个极端,直博5年,头4年竟然一篇1作SCI也没有。
现在回想看除了一些客观原因,自己的原因可能占据了大多数。由于好奇心太重,且没有给自己早点立下明确的目标,博士的前4年,凡是项目或者别人的求助基本来者不拒,总觉得自己每次都能通过不同的项目和任务学到不同的东西,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这种单纯又盲目的求知,给自己最后的毕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最后发现,前4年真正留给自己做科研的时间可能加起来也不过半年,剩下时间都在完成项目或者帮助别人。最后的结果就是,博士5年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很多跟自己完全不着边的方向也懂一些,但是自己的论文数量却不多,但同时因为帮过很多人完成核心研究,不同方向的同学的论文中也经常会出现我的名字。
现在看来,如果当时能早点对自己进行明确的规划,并且保持研究的专注,适当拒绝,我最后的论文数量很可能会翻倍,研究会做的更出彩一些。
2. 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给了我什么?
因为对很多不懂的东西都怀着一个好奇心,所以我会去查很多人不会查的东西。比如研二时每周都要帮师姐做一个FPAR计算的实验,当时每周都要去试验田先测反射光谱然后再带回来算。每次都是同样的步骤,就让我产生好奇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实验跟我自身的研究方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最后我甚至给自己做了一个PPT留档,自学了每步的原理,以及需要注意什么,不同天气下测会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这种好奇心贯穿了我的博士生涯,每当有不懂的,我就会想弄明白。就这样,我通过自学和思考,5年来明白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知识,并且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博4时候问了我导师一个本学科最基础的问题(我是学遥感的)——什么是地表反射率?这件事的起因是我无意中发现某个重要软件的手册中,地表反照率和地表反射率的公式一模一样,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学懂了的东西,在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懂。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看明白,最后无奈去问了导师。导师也很自然的把我拎出来当作反面教材,在群里说了这件事。最后经过导师的一番讲解,才终于悟出其中差异。结果当我回到组里后,发现大家也都不知道,但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自己不知道,或者说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大家都忘了问一句为什么…..
现在看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很重要,它是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获得了一个比较牢固的专业基础。这也为我博士最后一年多时间,在完成自己中期、博士毕业论文,以及帮老师完成1篇论文和1个重点研发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SCI作了铺垫。没有前期的良好基础,我不可能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这么多事情。
3. 我到底适不适合科研?
由于我迟迟没有自己的论文,我一直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科研。经过思考,我在自己博4结束前,给自己定了一个考量标准。如果我能够不靠任何人,挑选出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并且独立完成从文献调研、发现问题、提出整个解决方案和研究思路,到最后论文撰写的过程,我就确定我是一个合格的科研人。
最终我顺利完成了给自己设定的这个考核,虽然做的东西存在不足,但这件事给我自己心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件事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最终确定了坚持走科研的道路。
4. 毕业选择工作时的纠结
我是独生子女,但出于成长环境和父母工作的需求,我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时候是周围亲戚和爷爷奶奶在带我。因为不常见,所以每次见到父母,他/她们在我眼里和上一次见面时的变化都大的让我吃惊。每次分别的时候,也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
所以,在我最后毕业找工作的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究竟是为了个人发展留在外地去往更好的单位,还是放弃更好的工作机会回到父母身边,我迟迟无法做出抉择。期间父母一直鼓励我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趁年轻专注于个人发展,让我不要担心他/她们。但当我得知母亲在每次劝我留在北京后,都睡不着觉,一直不停落泪,我的内心驱使我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回家。
比起自身的发展,我更加无法承受的是自己在外面打拼多年后回到家乡却没能在晚年多陪在父母身边的遗憾。年少时没能让您们好好见证我的成长,这次我不能再错过陪在您们身边的机会。我也很抱歉辜负了导师和多位老师的好意,也一直没来得及好好跟各位老师当面说声抱歉。
5. 毕业后更加体会到自己博士期间遇到的导师和师兄是多么好
毕业后更加体会到在读博期间有一个能够给予自己正确指点并指出自己科研与论文写作上错误的导师,和一个基础扎实愿意带着我成长的师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现在我自己也是一名年轻的老师,才体会到自己每天要面临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博士期间还要多的多。要知道,每个人的事情都不少,没有谁会理所应当的愿意多花时间去帮你修改论文,提出意见,帮你解决科研的问题。
但是在科研刚开始的阶段,如果没有人愿意帮助你,给予你正确的指点和帮助,一个人很难明白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科研和进行科技论文的撰写。好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于自己博士生涯的起步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真的很感谢刘老师和师兄在这5年来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6. 如何获得同组人的尊重与认可
初入单位或者课题组时,我们大概率都希望能获得组里人或者同学间的尊重与认可。这点我们其实应该都深有体会,如果你的技能足够扎实,或者实力强劲,相信很快自然而然的你就会获得认可。
但如果你刚进组时能力一般,这时候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就是保持勤奋。相信没有人不会对一个从早到晚努力拼搏向上的人肃然起敬。还记得看《当幸福来敲门》时,当发现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角白天忙于工作推销仪器,晚上还在坚持挑灯夜读时,我在没有看到结局时就已经不由自主的对主角产生了倾佩感。
这种认可与尊重是有感而发的,而且会不自觉的感觉他一定可以做到他想达成的目标。所以,套用奥里给大叔的一句名言,“没毛病,干就完了”。
7. 对于将来
读博期间,我的导师告诫我,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要守住自己最基本的底线和道德操守。
作为老师,就是不误人子弟,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的力量。
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导师是什么样子,学生大概率也会成为类似的模样。希望将来我也可以成为像我导师一样优秀的学者和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树立好榜样。我也会一直记得导师在科研方面说过的让我印象极深的一句话,“只要坚持学术,并能保持每年1篇SCI的贡献,不管你在多烂的单位,20年后你也一定会是一名在本学科领域非常优秀的学者。”
现在再品,更是有另一番感受。在一切到来前,我们只需努力并且静静等待即可。
对了,之前打算继续更新脚本、插件以及一些学习心得来着,但无奈刚入职事情太多。这里也给自己立个目标,明年一定会继续分享和大家交流更多学术上的内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1908-1317854.html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27/433641f4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