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枝晶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的实际应用。传统观点认为枝晶起始于阳极,然后长入固态电解质(SE),而最近流行的一种观点则认为Li+可直接在电解质内部的晶界(GBs)还原,然后这些内部枝晶相互连接,导致短路失效。然而,究竟是内部晶界还是阳极界面主导了枝晶的形成,目前仍存在争议。
图1. 枝晶形成示意图
清华大学马维刚等对代表性体系Li6PS5Cl(LPSC)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以研究这两种枝晶引发机制。该研究揭示了阳极界面上的电子传递能量障碍和SEI内阻碍电子传递的宽带隙,这表明SEI层阻止了电子泄漏到SEs中以还原Li+离子。
此外,基于化学-电子-机械模型,这项工作发现GB处反对枝晶萌发的力高于阳极处的力。此外,通过AIMD模拟,作者发现阳极界面电阻明显大于GB电阻,这表明电流在阳极引起的枝晶萌发驱动力更大。
图2. 枝晶萌发所需的过饱和度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理论模型,这项工作发现由GB引发的枝晶的临界电流密度约比阳极引发的高两个数量级,这证实了在实际工作条件下,枝晶的形成是由阳极引发的机制而不是由GB引发的机制控制的。这项工作将为无枝晶ASSLMB的设计提供指导。基于这些结果,作者认为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界面改性比GB更值得关注。
图3. 用于枝晶萌发的临界电流密度
Insights into the Anode-Initiated and Grain Boundary-Initiated Mechanisms for Dendrite Formation in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2945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30/80490cab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