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NH3)是化肥、含氮有机化学品、药物和聚合物生产的重要化合物,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1年,通过哈伯–博施(Haber-Bosch)工艺全球的氨产量高达1.82亿吨。然而,哈伯–博施工艺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150-200 bar和350-450°C),能耗占全球能源供应的1%,并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1.3%。因此,科学家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来探索在较温和条件下可持续的合成氨,电化学合成氨(包括电催化合成氨)被认为是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相比于高度集中化生产的哈伯–博施法,电化学合成氨可以实现分散式、环境友好的氨生产,并能充分利用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锂介导的氮还原反应(Li-NRR)已被广泛研究,被认为是电化学氨合成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然而,除了金属锂以外的金属仍有待探索,以寻求能源效率、反应速度、稳定性、反应器设计和成本等方面的潜在优势。丹麦科技大学Ib Chorkendorff教授和Jens K. Nørskov教授和斯坦福大学Thomas F. Jaramillo教授等人发现钙(Ca)能够介导氮气(N2)还原以合成氨(Ca-NRR),经过严格的气体纯化和定量同位素标记实验,使用六氟异丙氧基硼酸钙(Ca[B(hfip)4]2)作为电解质,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40±2%的法拉第效率(FE)。该结果开辟了使用丰度高的金属进行介导电化学合成氨的可能性,为探索其他金属体系的可能性提供了动力和范例。相关工作以《Calcium-mediated nitrogen reduc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ammonia synthesis》为题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付先彪博士,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和Nature Catalysi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拓展阅读:电化学合成氨,今日重磅Science! 图文介绍Li-NRR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作者发现Ca是一种有前途的锂替代品,它是地壳中第五丰富的元素,丰度约为4.7%(Li只有18 ppm)。电化学合成氨的连续流反应器已经成功在Li-NRR得到应用(Science, 2023, 379(6633): 707-712.),这为探索其他金属介导电化学合成氨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连续流反应器中Ca-NRR的过程如图1a所示,电化学合成氨测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气体扩散电极(GDE)位于气体室与电解液室之间,气体反应物直接供给在GDE电极的一侧,GDE的有效面积是25 cm2。氮气和氢气分别在阴极侧和阳极侧供给,电解液进行循环。理论计算表明金属Ca表面上的N2解离能垒相对较低,这表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Ca表面上的N2解离速度很快(图1b)。图1. Ca-NRR过程示意图以及理论计算为此,实验上也进行了验证Ca活化N2的可行性(图2)。所有测试在超高真空系统中(UHV)完成,在衬底上磁控溅射形成新鲜的Ca薄膜,原位测试XPS;然后转移到1 bar N2的反应器中,常温下停留10 min,再次测试XPS。在暴露N2氛围之后的Ca薄膜表面可以探测到与氮化钙相似的N信号,证明了在Ca薄膜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化学活化N2,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
图2.常温常压下Ca活化N2的超高真空实验
Ca-NRR的第一步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GDE电极上电化学沉积出金属Ca。作者在连续流反应器中测试了不同Ca盐的电化学沉积行为,由于溶解度问题,Ca(BF4)2和Ca(ClO4)2在碳酸丙烯酯(PC)中测试,常温常压下,不能实现金属Ca的沉积。这与金属钙电池研究中的结果吻合,而且Ca(TFSI)2在常温常压下也不能进行金属钙沉积(这也是探索Ca-NRR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目前,Ca(BH4)2和Ca[B(hfip)4]2在四氢呋喃(THF)的溶液中可以实现金属Ca的电化学沉积(图3a),图3b展示了Ca[B(hfip)4]2的计时电位曲线(CP),Ca-NRR体系可稳定运行。在无电位循环和常温常压条件下,Ca(BH4)2和Ca[B(hfip)4]2分别实现了28±3%和33±1%的产氨法拉第效率(图3c)。当采用电位循环时(1 min deposition + 1 min resting),Ca[B(hfip)4]2实现了40±2%的产氨法拉第效率。当把阴极侧N2换为Ar时,没有检测到氨(图3c)。由于Ca(BH4)2和质子穿梭剂乙醇(EtOH)发生反应,释放氢气,当Ca(BH4)2作为电解质时,体系中缺少可将氮化物质子化的质子,因此大部分所产的氨来自电极氮化物的水解(图3c)。与之不同的是Ca[B(hfip)4]2可与EtOH兼容,所产生的氨分布在电解液和气相中。图3. Ca-NRR在流动电解池中测试结果为了证明Ca-NRR中所产的氨来自于N2还原,15N2气体首先经过气体纯化装置,然后进行两次独立的15N2实验,所产的氨分别用NMR和离子色谱IC定量,检测到所产生的氨为15NH4+(图4)。为了进一步确认Ca-NRR的可行性,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14N2和15N2作为阴极侧供给气,检测产氨量随电荷量的变化,发现二者所产14NH4+和15NH4+的量接近。严格的同位素定量实验证明了Ca-NRR过程中所产的氨来自于N2还原。
图4.两次独立的同位素15N2标记实验
使用XPS探测了反应后阴极电极沉积物在不同刻蚀时间的信息(图5),当Ca(BH4)2作为电解质时,可以探测到明显的N信号,该N信号来自于电极表面的氮化钙等物种,由于Ca(BH4)2与EtOH反应,消耗了可用的质子,没有可用的质子将氮化物质子化(体系处于质子限制区域),在Ca-NRR过程中累积了可观的氮化物在阴极电极表面。与此不同,Ca[B(hfip)4]2与EtOH兼容共存,及时质子化了电极表面的氮化物(体系处于氮气限制区域),导致几乎无氮化物在阴极电极表面积累,XPS没有探测到N信号。这些XPS结果与图3d的实验结果一致。图5.反应后阴极电极沉积物在不同刻蚀时间的XPS本文证实了Ca介导N2还原电化学合成氨(Ca-NRR)的可行性。作者发现,在室温下使用Ca(BH4)2作为电解质,金属Ca可以电沉积到GDE上,然后金属Ca与N2反应,在电极上形成CaxNyHz沉积物,将CaxNyHz沉积物浸入水中会释放出氨。Ca(BH4)2的间接法拉第效率为28±3%。由于Ca(BH4)2在Ca-NRR过程中与质子穿梭剂EtOH的反应,即不能与EtOH兼容,作者将Ca(BH4)2与六氟异丙醇(hfip)反应合成了另一种钙盐Ca[B(hfip)4]2,将Ca[B(hfip)4]2作为电解质溶解在THF中,以 EtOH 作为质子穿梭剂,在连续流电解池中成功实现了连续的Ca-NRR电化学合成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产氨的FE为40±2%。定量15N2同位素标记实验和Ar空白实验表明,Ca-NRR过程中产生的氨来自于N2还原。这项工作会激发大家对其他金属介导合成氨的探索,例如Mg、Ba、Sr和Na用于介导N2还原成氨。这些探索将拓宽高效、高选择性、高稳定、高经济性和可放大的电化学肥料合成技术的选择范围。作者信息1. 第一作者:付先彪,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21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康毅进教授),博士期间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海外博士留学3年。现为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玛丽–居里研究员(合作导师:丹麦两院院士Ib Chorkendorff教授),玛丽–居里学者(2021年),入围Materials Today Catalysis期刊第一届Rising Stars。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和Nature Catalysi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欧盟玛丽–居里学者项目1项(23万欧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国际专利2项(授权1项);担任eScience、Nano Research和Applied Research等期刊青年编委,担任Materials Horizons期刊Early Career Advisory Board,担任Adv. Energy Mater.和Adv. Funct. Mater.等多个期刊审稿人。2016年创建“催化开天地”公众号并担任主编(发布超过1300篇推送文章,每日阅读量超1万次)。研究成果被MIT Technology Review等知名科技媒体报道。Valerie A. Niemann,斯坦福大学博士生。
周院院,2020年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下的Fritz-Haber institute以”summa cum laude”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20-2021年,在Fritz-Haber institute和Cardiff University合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至今在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集中于表界面在真实条件下的动态微观构型。目前仅以通讯作者兼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B杂志发表论文。
2. 通讯作者/合作导师Ib Chorkendorff,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Villum可持续燃料与化学科学中心(V-SUSTAIN)主任,获得2022年度的“埃尼能源前沿奖”。Chorkendorff教授的研究专注于寻找新的催化剂,以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环境保护。目前,已在Science, Nature, Nat. Mater., Nat. Chem., Nat. Energy, Nat. Cat., Joule等期刊发表论文410余篇,论文被引73,000余次,h-index 105,获得国际专利22项,出版了催化领域的经典教科书“Concepts of Modern Catalysis and Kinetics”。自2017年以来,连续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Thomas F. Jaramillo,斯坦福大学化工系教授。SUNCAT Center for Inte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主任。
Jens K. Nørskov,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主席,丹麦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斯坦福大学Leland T. Edwards教授,斯坦福大学SUNCAT界面科学与催化中心创始人(2010-2018),获得2022年度的“埃尼能源前沿奖”。Nørskov教授主要从事催化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从电子层面出发,对催化反应规律进行描述,为催化剂的设计做出了很多杰出贡献,近年来,在软件开发、算法研究、合成氨和燃料电池领域均有重大进展。他提出的d-band center理论是目前计算化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经典理论之一,推动了电催化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引次数高达22万+,h-index 221。【文献信息】Calcium-mediated nitrogen reduc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ammonia synthesis, Nature Materials, (202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3-01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