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因其易于合成、高催化活性和半导体性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们具有层状结构,并且很容易剥离,从而获得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单层材料。此外,它们在二氧化碳还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可以获得除甲烷和甲醇外还含有一个以上碳原子的燃料,如乙烯和乙醇。华沙大学Silvio Osella等人研究了一类基于酞菁核的特定2D MOF,并探究了其如何为乙烯和乙醇的生产提供反应中心。
计算方法
作者使用维也纳从头算模拟包(VASP)进行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并使用VASPsol来模拟隐式溶剂化效应。作者将平面波截止能量为500 eV的Perdew–Burke–Emzerhof(PBE)泛函用于结构优化,并使用基于Monkhorst–Pack方法的1×1×1 k点网格对布里渊区进行采样。
作者在z方向上设置了1.5nm的真空层,以屏蔽周期性相互作用。此外,作者将每个原子上力的收敛标准设置为0.02 eV/Å,而能量的收敛标准设置为10–5 eV。作者使用具有Becke–Johnson参数的Grimme D3方法来描述范德华相互作用,并在298.15K下计算振动模式,以获得零点能量、熵和焓的温度修正。
结果与讨论
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图1. 2D MOF的模型结构、TDOS和PDOS
图1a为含有CuO4节点对的2D MOF(PcCu),该MOF是通过将PcCu-(OH)8大环[(2,3,9,10,16,17,23,24-八羟基酞菁)Cu(II)]与方形平面CuO4节点连接合成的。根据原子上的总态密度和投影态密度(态密度(DOS),PDOS)分析(图1b),作者发现价带最大值主要来自碳和氧连接原子,而导带最小值则来自铜离子。此外,对于原始MOF,dxz和dyz轨道位于导带,而dxy和dx2–y2轨道位于价带,因此Cu原子具有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导致其呈现Cu2+态(图1c)。由于晶胞具有三个Cu原子(一个在PcCu中,每个CuO4配体有两个),因此整个体系可以描述为S=3/2态。
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图2. 甲烷形成途径的势能面
如图2所示,在吸附CO2形成甲烷的途径中,*CO2通过弯曲活化,并克服0.32eV的活化能垒后达到*CO2态。接下来通过第一次质子和电子转移,并越过0.75eV的势垒形成*HOCO。随后,OH的质子化用于第一次脱水,从而导致*CO的无势垒形成。在越过0.22 eV的活化势垒后,*CO可以与水反应形成*CHO。
如果下一步是羰基氧的质子化以获得*CHOH,则其成为整个途径的速率决定步骤,并且总活化能为0.92eV。而另一方面,CO的偶联导致*(CHO)CO的无能垒形成,其比*CHO前体更稳定。因此,在克服0.92eV的能垒之后,该途径可以为甲烷形成提供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途径。
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图3. 从*(CH)CO形成乙烯途径的势能面
如图3所示,CO耦合到*CH不是优选的途径,因为每个途径至少有一个过渡态需要克服高能垒,导致中间体不如其前体稳定。这两种途径都发生在羰基氧质子化形成*(CH)COH或*(CH2)COH的点,分别具有1.01和0.82eV的速率决定步骤。由于第一个值高于甲烷形成的速率决定步骤(0.92eV),因此这种水消除路径不利于乙烯的生产。另一方面,碳质子化途径可以促进乙烯的形成,因为其速率控制步骤(RDS)比甲烷形成的RDS低0.1eV。
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图4. 从*(CHO)CO形成乙烯途径的势能面
如图4所示,从*(CHO)CO开始,除了只有一个活化能垒需要克服之外,每个中间体都比其前体更稳定。从*(CHO)COH质子化形成*(CHOH)COH需要克服0.42 eV的能垒,并且其为该途径的速率控制步骤。然而,该能垒比甲烷形成途径中的速率控制步骤能垒(0.92 eV)小得多,因此该途径更容易发生。
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图5. 三种选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势能面,不同电势下的法拉第效率,*CHO和*CHOH在不同电势下相对于*CHO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CO2、H和CO在不同电位和不同吸附位点的吸附能
如图5a所示,*CHO的形成在−1.4 V时变得无障碍,中间体的稳定性随着电势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在−1.0 V的低电势下,*CHOH的能量比*CHO高出0.40 eV,导致乙烯产量高,甲烷产量可以忽略不计,而CH4的低产量也是由于在该步骤中需要克服1.00eV的高能垒。如图5b所示,在−1.0 V的低电位下,甲烷的形成受到抑制,但将电位改变为−1.6 V会大大增加甲烷产量,而乙烯产量几乎停止。
此外,作者通过将*CHO和*CHOH形成的玻尔兹曼概率分布(图5c)视为电势的函数,并且这两条线在-1.96 V处交叉,表明*CHOH具有高于*CHO的电势。在不同电势下,H、CO和CO2在两个不同吸附位点上的吸附能如图5d所示。当不施加电势时, CO2、CO和H的吸附能分别为-0.12/–0.11/1.85 eV。因此,越负的电势对这些物种的吸附越有利。
结论与展望
作者使用巨正则势动力学(GCP-K)或巨正则量子力学(GC-QM)计算方法来研究反应机理,该方法可以获得恒定电势下的反应速率,以直接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作者解释了甲烷和乙烯形成的反应机理,其中的关键反应步骤是将CO直接偶联到CHO中,而不是在Cu金属表面上的CO–CO二聚化步骤。
文献信息
Silvio Osella and William A. Goddard III CO2 Reduction to Methane and Ethylene on a Single-Atom Catalyst: A Grand Canonical Quantum Mechanics Study JACS 2023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5650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31/fa0e0e66ab/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