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者快速起家,主要靠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当大家都漠视影响因子时,我国才能从论文大国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来源丨秦四清科学网博客、科奖中心

原标题丨漠视影响因子日,卓越成果涌现时 
每年的期刊影响因子放榜日,都能触发我国学界的“蝴蝶效应”——关注期刊影响因子变化者众。由此看来,我国学界已对此“上瘾”,“瘾子”指数直线上升;反观欧美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学界都比较淡定。元芳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狄阁老答曰:“这里必有玄机。”
我国学者之所以过分关注影响因子,是因为诸多科研院所用此评价学者的科研成就,这自然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问题,即“银子”多少问题。评“帽子”、职称与奖励等,评审专家看重的是SCI论文数量,数的是影响因子点数。此种不良倾向在国家破“五唯”政策出台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学者们门清,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不是评价某篇论文价值的指标。在我看来,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大都为跟风的“热点”研究,尤其是“噱头”类文章更易发表。例如,有些学者在NS上发表过诸如“台风可能是引发地震的重要机制”、“现在的地震可能是历史巨震的余震”等吸引眼球的论文,但这都是搞不清地震产生机理得出的“乌龙”认识,是错误的解读。这些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不但没有神马学术价值,而且容易误导后来者——误人子弟。
洋大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科学研究的质量在于能够提出有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家,无论如何,你的国家(中国)和我的国家都需要解决科学事实science fact)这个问题;你们的关注点都错了,你们都关注于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文章,这其实是在帮倒忙kiss of death),你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科学中的真理truth in science)。 关于此,2018年诺奖得主本庶佑也曾强调:“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因此不受人待见,评审专家会提很多负面意见使你的文章上不了顶刊;迎合时代风向的文章比较容易被接受,否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认可。
众所周知,科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找到描述自然现象演化的本质规律。因此,评价一项科研结果(理论类,下同)是否有重要价值,取决于:(1)客观性(正确性);(2)意义。
如何评价某项科研结果的正确性呢?按照公认的科学标准需要:(1)满足逻辑自洽性;(2)通过实证。对前者,懂得科研范式的学者应深谙此道,否则该去跳广场舞啦;对后者,不少既得利益者,揣着明白装糊涂,拿影响因子当“豆包”以替代实证这个“硬通货”,这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惹的祸啊。
通常,某项科研结果发表后,需要经历长期的检验过程,才能判断其“真伪”,才能知晓其意义。华罗庚先生倡导的“早发表晚评价”也说的是这个道理。任何科研结果发表后,只有那些通过了同行长期的逻辑校核与实证检验后的结果,才能被认可;否则,不可能被传承。纵观科学史,能否被传承取决于科研结果的客观性与意义,而不取决于发表结果的期刊级别。
我国不少学者之所以快速起家,主要是因为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这些人光环加身后,以“影响因子越高、论文价值越大”误导学界,即以影响因子取代长期检验。这导致了学界急功近利思想的蔓延,导致了学界浮躁虚夸之风的盛行。对这种错误思潮,该给予当头棒喝。近些年,国家层面实施破“五唯”新政,就是及时止损的当头棒。若能坚决贯彻之,前景可期。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国学界只关注论文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期刊的级别,像欧美学界一样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淡然视之的时候,说明我国学界真正明白了科研的真谛。如此,更加合理的科研评价政策才能生根,真正卓越的科研成果才能涌现,我国才能从论文大国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93603.html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2/2514d197a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