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登上国际期刊!中国本科女学霸:首次实现这一重大成果,获广泛关注!

来源丨PaperRss←关注Ta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本科生李弘翔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中取得较好成绩,在有机膦催化环化反应研究中首次实现甲醛衍生的Morita−Baylis−Hillman (MBH)碳酸酯与芳基偶氮类化合物的串联环化反应,为构建五元全碳环并吡唑类结构提供了新的高效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Organic Letters。

两次登上国际期刊!中国本科女学霸:首次实现这一重大成果,获广泛关注!

李弘翔,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几年来一直坚持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该项研究是在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由理学院化学系郭红超教授指导完成的。Organic Letters (IF = 6.379)为ACS 旗下有机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
近年来,郭红超教授课题组为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包括李弘翔在内的七名本科生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Tetrahedron、Chinese Chemical Letters、Organic Letters、Tetrahedron、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发表科研论文。

两次登上国际期刊!中国本科女学霸:首次实现这一重大成果,获广泛关注!

吡唑、二氢吡唑和四氢吡唑类结构在医药和农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作为核心骨架存在于医药和农药分子当中,因此,发展合成吡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具有并环结构的吡唑类化合物通常通过分步环化的方式实现,导致其合成路线较为繁琐。针对该弊端,李弘翔同学巧妙地设计了膦催化MBH碳酸酯与芳基偶氮类结构的串联环化反应,在一步反应中形成四个新化学键,成功以高产率和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构建了一系列五元碳环并吡唑类结构。该反应中,两分子MBH碳酸酯依次与偶氮化合物发生加成,形成链状中间体,再经历协同环化,实现并环吡唑骨架的构建。这一策略利用了MBH碳酸酯新的反应模式,也为并环吡唑类结构提供了高效的合成方法。
除上述工作之外,李弘翔同学还完成了一篇优质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季膦盐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在Mannich, Strecker和Friedel-Crafts 反应中的应用,用来构建碳碳键以及完成环化反应,进而实现结构多样性化合物的合成。这篇文章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延伸阅读

两次登上国际期刊!中国本科女学霸:首次实现这一重大成果,获广泛关注!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力学、化学、应用化学系等5个系。学院拥有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双一流”、“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国家化学理科基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
近年来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具有坚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国际数学建模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2/a74e54456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