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学人有思、募格学术、中外学术情报、学之策等
大好年华的海龟青年学者为什么杀人?真的是自身能力不行还是受到打压?具体案情不明。总之,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躺平放下做一个佛系青年。
2016年,中山大学教师李思涯因为错过了“升”的机会,对学院院长甘阳暴力相向,一场争论在中山大学礼堂里演变为暴力事件。
2018年,武汉大学因预聘制首个聘期晋升副教授的通过率不高,再次引发网络热议。
为了保饭碗、争待遇,很多青年教师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科研工作中,有些人甚至不惜代价,拼命发文章、拿项目。
早在2018年,在阎光才的《学术职业压力与教师行动取向的制度效应》一篇文章中就提到,研究型的大学教师在工作日平均每天工作9.43小时,周末每天工作6小时左右。
这并不是第一起
就在2020年7月份,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高校凶杀案。
2020年7月28日,云南昭通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主持行政工作的副院长吴某兰在前往学校上班的途中,被付某柏(男,53岁,系昭通学院副教授)残忍杀害,因公殉职,享年56岁。
据受害者儿子秦某描述,付某柏与其母亲的过节,很有可能和评级一事有关。
案发前付某柏为副教授,想评正教授,但早在2004年,秦某父亲和付某柏共事的时候,付某柏曾让秦某父亲给他开一个假的在岗证明,秦某父亲拒绝了他,因此遭到付某柏殴打。
“这次职称评定,可能他觉得,因为很多年前他打过我爸爸,所以我妈妈没让他过。但其实他根本就不具备评高级职称的资格,长期不在岗的人,评定资格都没有,整个院里边大家做的民意调查都是不让他通过的。”
秦某还称,付某柏的供述里说他为了评正教授找了某个校领导,然后校领导跟说他没有评上。所以因此动了杀心。
2021年2月5日,该案一审开庭,被害人儿子秦某表示他的诉求是希望判死刑,立即执行。
从近年来关于“非升即走”的争论中可以看出,高校在职称晋升和科研成果评价、科研与评价导向、制度设计与配套保障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
不过,即便是我们觉得“非升即走”可能存在某种问题,但是人生的选择是多样的。很多时候,退一步则海阔天空。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有时候“退”,亦是“进”。
如果无法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可以选择尝试其他的道路。若是一个人采用极端行为伤害他人生命,则不但对改善现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断送自己的前途命运,对社会也有不好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3/25b691d4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