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 Il Seok 是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钙钛矿领域的超级超级大佬。
2014年之后就一鸣惊人,每年的引用量就爆炸式增长,但为人低调,谷歌学术都没开。
2014-2020年,他平均每年发表一篇正刊,在Science发表6篇,在Nature发表1篇。
在正刊连载自己的科研故事,是有章可循的:厚积薄发,弯道超车,持续漂移。
Web of Science显示,Seok教授在做钙钛矿之前,做了很多纳米粒子的光伏器件应用。包括PbS、CdS、Sb2 S3 、SbSe3 、TiO2 等,他积累了大量的纳米光电材料表征、器件应用的经验。
比如2012年,他在Nano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Sb2 S3 电池的文章,器件的表征和现在钙钛矿电池的一样,只是活性层的材料不一样,目前这篇文章被引用184次。
2013年,Seok教授开始做钙钛矿的研究,将之前的活性层换成了钙钛矿,文章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目前被引用2495次,真的秀。
2014年,Seok教授开始认证思考钙钛矿的结晶过程,提出反溶剂法,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非常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文章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被引用5000+次!这文章不是盖的,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之后五年的制备工艺。
2014年,Seok教授发表了第一篇正刊!除了上述的制备方法,他们对组分也动了手,基于钙钛矿的组分工程,实现了18%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被引用4500+次。
2015年是Seok教授弯道超车的一年,他首次获得了20%效率的钙钛矿电池,文章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被引用5000+次。
Seok实现20%效率,这是一次重大的里程碑事件,突破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心理防线,大家对钙钛矿的效率极限不再有困惑,科研工作者纷纷踏入这个太阳能电池的快车道,觉得超过硅电池指日可待!
一个材料,能够在正刊上出现1次、2次已经是很大的奇迹了,如果一个材料能够持续霸榜正刊,说明这个材料是发文章的好课题。但是,一个人发了正刊后,还能够持续发正刊,是真的有实力!
Seok在2014-2015年发了2篇正刊之后,2017年再发2篇Science、2018-2020年每年1篇。他不断刷新效率,持续弯道漂移,在效率突破的赛道上一骑绝尘。
2017,Seok将燃料敏化电池的经验搬过来,用在钙钛矿领域,加入了I3 – 离子,降低缺陷,电池效率提升至22.1%,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
也是2017年,凭借丰富的纳米颗粒制备经验,他用更加低温的方法了BaSnO3 电子传输层,同时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可以在1000小时持续输出后保持93%的性能,文章也发表在Science上。
2018年,领域内的几个大佬坐下来,讨论了钙钛矿商业化的前景和挑战,然后发表一篇Science。Seok也是其中一个通讯作者,说明他的学术地位已经上升到了Top区间,这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体现。
2019年,又是一篇简简单单的Science,加了氯离子,钝化缺陷,效率再次突破到23.7%。
2020年,直接好家伙,Science如约而至,这次的故事题材是改变应力,效率为24.4%,稳定性为1300小时。
Seok教授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前期在领域内的大量积累、厚积薄发。
最难能可贵的是,飞起来之后还能自由飞翔,不断刷新世界记录。
所有参考文献来自Seok教授的主页:https://seoksi.unist.ac.kr/publication/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3/f3332c04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