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建议减少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适当增加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年轻博导刘昌俊教授表示,“比如,学术型硕士生培养过程以科研为主,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不能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术型硕士就业已经成为难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对应行业的特殊性,相关问题不是很容易能够得到解决。” 此外,受学术型博士生招生名额限制,学术型硕士生进一步读博也存在很大困难。2.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拒绝“半生不熟”的硕博士,建立更合理人才培养机制。葛均波提出“目前的研究方法,很难发表高水平论文及研究成果,只能培养出半生不熟的硕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培养是以5年制为主,毕业后是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这期间数个复杂的体系让师生产生困扰。学生一旦进入(考入)硕士培养,第一年是基础课,第二年进入实验室或者临床后马上又要面临考证、考博或者找工作,而仅凭一年的研究几乎不可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经过硕士培养的医学生在研究和临床都半生不熟,如果侥幸通过了博士考试进入博士生培养,第一年又重复基础课,第二年刚刚进入实验室又马上要忙于答辩找工作,如果博士导师和硕士培养期间的研究方向不同,还要根据新导师的研究方向重新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