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来源丨二维材料前沿 ← 关注TA
篇首
 
其实,在博士快毕业的时候,我也跟绝大多数博士生一样,压力倍增,纠结于直接工作或是做博士后继续科研,也曾跟风找过很多企事业单位,同时也在网上查看过一些博士后工作站,十分担心因为选择错误而后悔一生。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我找了多位前辈请教经验,他们都给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的苏州大学博士导师严锋老师也建议做博后,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科研实力。机缘巧合之下,黄卫春师兄把我的简历推荐给张晗老师后,张教授热情地介绍了博后的相关事宜。谈话间我被张晗老师的远见卓识所吸引,对张教授做的方向也十分感兴趣,最终下定决定来深圳大学,跟着张教授探索更多的前沿热点研究。
 
首先建议大家选择博后的地点及课题组时,可以多请教师兄师姐们,看看他们在博后期间是否在新的课题组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黄卫春师兄两年博后期间成功申请到了国家青年基金、博后基金、广东省自由探索项目基金,在我们课题组俗称“大满贯项目”,发表了十五篇一区论文,其他多项有前景的课题在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协助下也有序开展。我深知个人力量和时间有限,导师也鼓励我们多做时间的乘法,延长时间的深度,那就是发挥团队协作,借力打力。
 
其次就是要对博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博后不是继博士学历以后的进一步学历提升,而是我们从学生到科研工作人员进一步转换的关键一环。博后期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不仅要学会独立开展相关工作确定研究方向,也要学会相关基金撰写与申请,同时也要注重综合个人素质的提升。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来到深圳以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仿佛每个博士都沉浸于敢闯敢拼搏的深圳速度,师兄及实验室每个博士对科研的热情也感染着我。在站不到两年时间里,在张教授的热心指导下,已经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身份发表了一区论文十一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两项资助。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在博士后期间的一些经验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博后学术之路能够有所帮助。
科研篇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博士后阶段可以说是科研工作者,尤指高校科研工作者,学术生涯中的黄金时期。首先,博士后阶段是由学生向独立科研工作者或导师转变的过渡阶段,为今后拟定科研方向、指导学生、管理科研团队等相关事务的顺利开展打下夯实基础;其次,博士后阶段是作为科研一线工作者最重要的阶段。在硕博士阶段,尤其是硕博连读的学生,由于在课题开展时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缺乏科研经验的问题,遇到科研难题往往会使得科研工作曲折而低效,且容易忽视掉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
 
虽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类问题,但同时也会掩盖独立科研能力欠缺的缺陷。在获得教职后,由于受到教学评估、实验室建设、团队管理等一系列事物的影响,你很难再有充足且连续的时间亲自动手做实验,实验操作逐渐变慢。相比较而言,博士后们经历了系统的、完整的硕博士科研训练,有5年以上的科研经验,此时再从事一线科研工作更高效、更科学且更能发现关键科学问题及独特实验现象。
 
同时,博士后们无教学任务等事务,有更多完整的时间来从事科研工作,更容易集中精力做出一些超前的工作。对于很多立志于科研的同行们来说,博士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我自己的分享,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博后期间的工作有所帮助。
 
坚定目标,正视位置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博士后,是我们博士毕业后第一段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经历,是我们成为高校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不可跳跃的一环,万万不可将宝贵的时间荒废在关注房价、愤世嫉俗上。思想上明白本职工作跟读博期间已有质的不同,已不再是学生身份,要能独立开展一些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的工作,要多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经验,千万不要为了完成博后基础考核任务而发表一些低水准论文,要能清晰地明白自己在研究探索着什么,确定自己的研究大方向,要不然不仅自己体会不到一点做科研的乐趣,还浪费纳税人的钱。
 
其次,还要学会如何跟研究生交流,如何带领及管理学生,这对我们以后到高校独立开展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还有就是要学会一些关于基金申请的技巧,不要怕难,因为现在难总比以后难要好的多。再者,一定要扩宽拓深自己的朋友圈,这非常有利于以后开展相关的合作研究。
主动出击 确定研究方向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导师一般都有很多不同的研究子课题,但是不一定每个都适合你,结合自己的研究背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切勿随波逐流,哪里热就追哪里。就我们课题组而言,包含但不局限于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探测器,锁模激光器,场效应晶体管和生物医学应用等研究方向。
 
充分结合自身条件,我博士期间主要做一些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所以我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低维材料制备方向,也十分感谢黄卫春师兄带我入门光电探测这一领域,让我能够发挥所长。
 
无论我们做哪方面的学问或研究,其过程不外乎是从千头万绪中找出最应该做或最值得做的课题,然后设计与实施解决有关课题的方案,最后从实验或理论研究结果中分析总结出相关变化规律,分析出相关数据,或进一步建立其相关理论模型。这其中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要多观察,勤思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自己感觉很忙时,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究竟自己是忙,还是“茫”亦或是“盲”。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留下独立思考和总结的时间,埋头苦干只会感动自己!
 
动手学习 培养独立能力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在开展博后相关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勤于动手,千万不要因为博后环境相对轻松就放松懈怠,这容易养成懒惰,拖延的不良习惯。如果只是享福,那么以后的苦日子就有我们受的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一点都没错。大家的个人能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一次次的学习中逐渐锻炼掌握的。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我认为要竭尽全力抓住所有锻炼的机会。
 
博后期间,我们需要大力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比如如何跟研究生相处,如何带好研究生,有一个好的帮手对自己工作效率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再比如平时我们要多做实验做总结,多做工作汇报并及时与导师讨论,还要学习如何写项目申请书。虽然这些看起来要耗费巨大的精力,但博后期间不勇于跨越这个门槛,以后科研之路将步步维艰。
 
推荐自我 扩宽合作范围
 
我的博后学术之路:项目逢申必中,一区论文11篇
我们博后工作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我觉得是要积极主动的推荐自己,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发展主流,单打独斗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学会合作是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研究深度。
 
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场所主动的宣传推销自己,做出新材料的时候要多跟不同方向的博后或者研究生交流讨论,看看在他们的研究领域所作的成果是否具有一些新颖的应用,是否可以进一步扩宽其应用范围。这里面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合作。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别人的贡献,该给共同作者的不要吝啬,因为我们寻求开展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次性合作!要抓住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为将来相互之间科研互助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以上是我在博士后在站期间研究学习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不足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也十分感谢张教授对我的耐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有今天的成果跟张教授以及合作者的帮助分不开。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博士后期间硕果累累,不后悔做这一站博士后!
ps:孟思对本文亦有贡献,感谢。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6/5ddd4faddb/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