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来源丨青塔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共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
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6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大多数华人学者都曾在中国高校接受本科教育。
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科技大奖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本届奖项获得者分属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
此次斯隆研究奖获奖的126名青年学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学研究员。此次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他们独立研究的质量、创造力、潜力选出各研究领域的明日之星,希望通过斯隆基金会资助这些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迄今为止,已有47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7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奖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16位华人青年科学家获奖
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6位华人学者获奖,占比达到12.7%。16名青年科学家中,大多数都曾在中国顶尖高校接受本科教育或硕士研究生教育,这项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顶尖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同去年一样,今年华人青年科学家中来自北大的本科校友最多,共有7人,遥遥领先其他高校。特别是在数学领域,北大共有4名本科校友获奖。此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各有1名校友获奖。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部分青年科学家的个人简历如下:
Ou Chen(陈鸥)—布朗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陈鸥1999年从北京101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学习;2010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任布朗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2018年9月20日,陈鸥“用金字塔形纳米量子点搭出世界最复杂超晶格结构”在著名科学期刊Nature论文在线发表。当年12月,他关于“柔性多边形拼接规则制备单组分准晶纳米晶超晶格”的成果又在权威杂志Science发表。
2019年12月,陈鸥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奖(NSF CAREER AWARD)。
Judy Wu—休斯敦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休斯敦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台湾东海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大学。
2018年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NSF CAREER Award)。Judy Wu主要研究芳香性和氢键之间的联系。她正在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经典的芳香性电子计数规则来控制氢键和其他非共价相互作用。
Wei Xiong——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11年在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攻读博士后,2014年至今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
曾获得2019NSF CAREER Award,2017DARPA Director’s Fellowship,2016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Program Award (YIP),2015DARPA Young Faculty Award (YFA)等。
Xiaoji Xu—美国理海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美国美国理海大学助理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9年博士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2018年获得贝克曼青年研究者奖(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9年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职业生涯奖。主要研究分子、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组成、组织和相互作用。目前正在研究两种类型的纳米光谱成像技术: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和峰值力红外显微镜(PFIR)。
黄皓(Hao Huang)—埃默里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埃默里大学助理教授。2003-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用简洁巧妙的方法证明了“敏感度猜想”。
马临全(Linquan Ma)—普渡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普渡大学助理教授。2004-200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4年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苏炜杰(Weijie Su)——宾夕法尼亚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助理教授。2007-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
姚珧(Yao Yao)—佐治亚理工学院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2003-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Zhizhen Zhao—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200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之前,她是纽约大学库兰特数学科学研究所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几何数据分析、降维、数学信号处理、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
Juan Du—范安德尔学院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范安德尔学院助理教授。2008年本科毕业于哥廷根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弗莱堡大学。
2019年12月,Juan Du作为作者之一在《Nature》杂志发文,首次揭示了钙稳态调节剂2(CALHM 2)的近原子级结构,这种钙蛋白在处理味觉刺激和减轻脑细胞毒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Zhaozhu Qiu(邱照铸)——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邱照铸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他于1997-2002年获山东大学医学学士学位。2010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和外科学院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邱实验室采用包括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小鼠遗传学在内的多学科方法来发现新的离子通道,并阐明它们在大脑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
董若冰(Ruobing Dong)——维多利亚大学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董若冰(Ruobing Dong)现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助理教授 。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3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3-2018年受NASA Hubble Fellowshp和Bok Fellowship资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亚利桑那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年起执教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研究领域为天体物理。目前研究方向为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以及它们的形成机制。
Liang Feng——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他于2002年和2005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和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电气工程博士学位,随后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NSF纳米科技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在2017年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前,他曾在2014年至2017年担任SUNY Buffalo的助理教授。
目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光学和光子材料、超材料、纳米光子学和光电子学。他撰写和合著了60多篇论文,包括科学、自然材料、自然光子学和PRL。他是2016年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青年调查员计划(YIP)奖的获得者。
Ming Guo——麻省理工学院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6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2000-200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2004-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硕士专业。2007-2014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名单参考: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7/0acb7c71a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