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成果介绍

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是减少水中硝酸盐污染、同时满足氨生产需求的绿色技术之一。目前,急需制备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以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

清华大学李淼课题组等人利用富缺陷碳基面的锚定效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P修饰的单原子Co催化剂(Co-SACs)。研究发现,由于P修饰引起的电荷分布不对称以及电子再分配,优化了Co原子的局部环境,有利于活化n=O键,促进中间体含氮物种的形成。因此,该Co-SACs表现出高效的制氨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法拉第效率高达92.0%,最大产氨速率为433.3 μgNH4·h-1·cm-2,使其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工作以《Boosted ammonium production by single cobalt atom catalysts with high Faradic efficiencies》为题在《PNAS》上发表论文。

图文介绍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图1. 基于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来实现可持续的N利用
在N掺杂碳基面上对Co-SACs进行P修饰,以增加缺陷位点,为具有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s)和单原子Co提供额外的锚定位点。Co-N和Co-P键都是在CoP1N3构型中形成的,其中Co直接与一个P原子和三个N原子进行配位。通过Co-SACs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可以实现N的可持续利用。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图2. Co-SACs的结构表征
图2A显示了在富缺陷载体上形成Co-SACs的制造过程。以苯四甲酸二酐、尿素、氯化铵、氯化钴为前驱体,植酸为P源,通过固态研磨和高温热解,分别制备了N掺杂和P/N共掺杂的Co-SACs,分别记作Co-CN和Co-CNP。结果表明,Co-CNP和Co-CN均不含较大的Co纳米颗粒,碳载体为不规则的薄片。HRTEM图像显示P/N共掺杂碳基面表面并不光滑,呈现出褶皱层与富含缺陷,这有利于单原子Co的锚定。HAADF-STEM图像证实了Co原子的原子级分散。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图3. 解析SACs中Co中心原子的配位环境
XANES谱图显示,每个SAC的Co中心的价态比金属Co0高,但比Co3O4的Co价态低,即SAC中的Co的电子可以转移到相邻的N或P原子上。FT-EXAFS谱图显示,Co-CN只在1.47 Å处有一个峰,对应Co-N键配位,表明Co高度分散,没有形成纳米颗粒或团簇。
在Co-CNP的FT-EXAFS谱图中,在1~2 Å处发现了一个宽峰,经拟合可以分别归于Co-N键和Co-P键配位。拟合结果表明,P掺杂后,CoN4构型中的N原子被P原子取代,P原子与Co原子直接配位。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图4. 轻元素的键合信息以及SAC活性中心的电子态
用软XAS分析了Co中心附近轻元素的键合结构。N的K边XANES光谱(图4A)显示三个峰,分别对应芳香C-N-C键、石墨N-3C键以及C-N σ键。其中,芳香C-N-C键的对应峰发生分裂,表明Co-P键的形成。N 1s的XPS谱图中可以获得Co-N键配位信息。另外,P的L边XANES光谱证实了P的成功掺杂,其峰值位于142.4 eV,可归因于C/N-P键。这与P 2p的XPS分析一致。
P修饰使得N掺杂碳骨架产生了更多的缺陷位点,这将显著影响Co-SACs的性能。拉曼光谱显示,P掺杂后,ID/IG值从1.04增加到1.13,证实Co-CNP缺陷程度增加。利用EPR光谱在室温下研究SACs的电子结构和缺陷程度。Co-CNP的信号强度是Co-CN的1.7倍,说明P掺杂导致了更多的缺陷。利用DFT计算研究了缺陷对相邻Co位点的影响。基于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当引入缺陷后,Co位点的电荷发生增加,电荷分布更加不对称。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图5. SACs的电化学性能
进一步调查了Co-SACs的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性能。Co-CNP在所有电位下均比Co-CN显示出更高的法拉第效率和产氨速率,表明P掺杂增强了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性能。Co-CNP的优越活性归因于P诱导的缺陷位点和独特的CoP1N3构型。新的缺陷位点改变了载体中的电子分布,从而获得更好的导电性。金属中心的电子结构也受到电负性较低的P的调制。
最佳的Co-CNP表现出高效的制氨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69 V下法拉第效率高达92.0%,是目前所报道的最优值之一。另外,Co-CNP表现433.3 μgNH4·h-1·cm-2的最大产氨速率,使其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清华大学PNAS:实现创纪录的选择性!
图6. DFT计算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反应机理,利用DFT计算分析了Co SACs的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P掺杂不仅在碳载体中形成大量缺陷,同时也与Co中心进行配位,共同影响了Co SACs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P掺杂诱导的缺陷对相邻CoP1N3位点的活性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NO3的吸附,同时使得*N质子化生成*NH的过程可自发进行。

文献信息

Boosted ammonium production by single cobalt atom catalysts with high Faradic efficiencies,PNAS,2022.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123450119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7/7d84dd7c6b/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