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京报 张田勘、长江网 朱建华 陈洁、百度百科
长江网讯12月20日,湖北省科协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注销湖北柳树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这是湖北今年注销的第9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去年,湖北浩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获评“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年11月4日,湖北省科协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注销了该工作站。记者联系到该公司负责人胡群兵,他表示已知工作站被注销一事。据了解,该站注销系“合作院士说自己精力不够,主动要求取消合作”。
湖北省科协向被摘牌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所在的地市州科协发出“红头文件”,要求及时回收工作站批准文件、工作站牌匾,“建站企业不得再利用工作站及协议专家的影响开展宣传或从事其他活动”。
湖北省科协主管全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年已4次公布院士专家工作站注销或撤销名单,第一次有61家,第二次有33家,第三次和第四次均为1家。按照《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工作站,予以摘牌。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一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创性工作,在我国已有16年历史。近年来,多地建站速度不断刷新,建站数量不断攀升。2016年湖北全省有院士专家工作站402家,到2017年8月已增至504家。截至去年,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有近5000家。科协系统在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的同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今年均发出通知,要求院士严格规范参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12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与新当选的院士交流时,希望院士们“不为虚名所扰,不被功利所惑,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院士形象”。
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对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激增表示担忧。一家外地企业曾三番五次来武汉找曹文宣,希望能合作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他问为什么,对方回答:“因为有经费补贴,申报成功奖励100万元!”除了真金白银的奖励,拿地也是一些企业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直接动力。
几年前,一家企业邀请曹文宣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他拒绝了,“后来听说,如果成功和我建站,可以拿到几十亩地”。“院士不应该只为了实际利益来建站,要更多探索科学真理、为人民谋福利。”曹文宣说。“早年拉我建站的企业,这些年我都主动要求他们撤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12月21日介绍,因在广西大学带有博士生,才合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8年前,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不少企业说要给我报酬跟我合作建站”,但张丽娜选择了拒绝,“我们平时做科研已经够忙的了,哪里有时间去应付这些”。
“只是冠上我的名字,刚开始说得好好的,要合作开发一些项目,但过去一年半载都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不是虚的吗?”张俐娜说,时间一长,甚至也不知道企业用院士的名字做了什么违规的事没有。院士工作站本是服务经济发展的一项创造性工作,这些年对产学研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各地建站速度不断刷新,“合作站建得太多,院士不够用了”。有媒体透露,一位院士曾不到两年建了8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怎么可能有时间、有精力呢?而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家。
院士工作站系由政府推动,以企事业单位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以省内研发机构为依托,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旨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根据本单位或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组织院士及其团队与本地研发人员开展联合研究,研究重大理论、方法,研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品牌;(3)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共同进行转化和产业化;(5)与院士及其团队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
(二)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三)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四)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创新人才。由此可见,按照以上运行标准运作才属于名副其实的院士工作站。
科研的两大问题,一是人才,二是经费,即研发投入(R&D)。科研首先要有人才,对院士的求贤若渴也理所当然;而且人才往往引来经费,有了院士声誉,随后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经费问题。这种情况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存在,不少机构通过争取诺贝尔奖得主访问和挂名来获得关注和“吸金”。
显而易见,科研人员要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才不会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年,研发经费尽管有改善,但还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中国2018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9%(占GDP的比例),但是与科技强国和发达国家比,还是落后较多,日本是3.21%,美国是2.79%。这也促成了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和地方以成立院士工作站的名目来获取和吸收研发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研发经费在今天占更大的比例,未来还会越来越高,院士既是企业的宣传亮点,也可以让经费投入“师出名门”,通过建立合作站吸引一些著名企业的研发经费,也成为科研人员和项目必做的功课。
问题是,当所有环节都把重点放在“院士”的头衔上,经费往来也根据这些帽子高低分成三六九等,其实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错配。科研的核心,不仅是谁在做,更是做什么、有哪些成果。人们关心主持研究的有哪些大咖,但更关心这些以名人身份获得的研发资金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
从这个角度看,湖北省科协采取动态的管理体制,对名不副实、只为圈经费的院士工作站及时注销,既避免了经费的无端流失,也是对科研声誉的珍视。对于科研是一件好事,而且也应当推广到其他省份。
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赶走了劣币,才能保住良币,让有限的经费流向真正想干事和能做研究的科学家手中。
大多数院士或许科研能力不俗,但精力却有限,也并不是所有业内问题的“最佳人选”。真正走出院士的盲目崇拜,让科研回归研究本身,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也才能让好钢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两院院士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珍视这一财富就要踏踏实实地营造良好工作条件,助力院士们学以致用、服务一线。唯有如此,院士工作站才能“一站到底”。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08/0422b0a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