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阅上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后发现:博士生发表SCI论文越多,通常科研能力越差! 2023年11月13日 下午2:46 • 头条, 话题 • 阅读 12 来源丨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多年来,我评阅了上百部博士学位论文,也参加了上百次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我和不少老师有一个共同的深刻感受: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了多篇sci论文的博士生,在科研基本功、创新能力等方面,通常不如仅满足“论文达标”要求的博士生。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做科研需要深度思考谋求解决之道,这通常需要大量时间;好不容易路子想通了,建模型、做试验、分析总结,也需要时间;把结果整理成学术论文,特别是英文sci论文,撰写、修改、投稿,还需要时间。任何一个博士生,用于撰写学术论文的时间多了,则用于科研攻关过程的时间就少了。可想而知,诸多这样的学术论文不是“鸡肋”才怪。我看了ta们发表的学术论文,认为其大致可分类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型”、“换汤不换药”型、“包装忽悠”型、“克隆跟风”型、“借鸡下蛋”型,可与“鸟屎+石墨烯”型相“媲美”,皆为跟风矣。 有人说:“量变可引起质变”,即论文写多了,科研质量会随之提升。确实,论文写的越多,在写作技巧(如表述严谨性、逻辑结构清晰性、前后一致性)方面会有所提升,但若说能显著提升质量则过于牵强。质量主要由论文“硬核”决定,虽然好的表达可提高易读性,但“硬核”的价值不会改变。从非线性科学角度来说,量变若能引起质变,必须有“非线性作用”参与其中;否则,只会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变化。在我看来,这个“非线性作用”对研究者而言,是创造力;对论文而言,是创新性及其意义。当然,原创是最高程度的创新,其价值巨大,是有志研究者应追求的崇高目标。 再回首,要说论文数量,我国已是世界第二了,但量变引起质变了吗?为啥在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科学原理、定律等方面几无建树?为啥在卡脖子技术方面仍受制于人?为啥目前只有土生土长的屠呦呦一人获得了自然科学类诺奖?反观日本,人家做科研既不追求论文数量,也不以发表顶刊论文为目的,结果自2000年以来年年拿诺奖。 若我国再不痛下决心改变科研评价导向,能从论文大国变成科技强国吗? 2020年2月23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九条科学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指出:“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新政把“人才和学位论文质量”放在首位,体现了正确的科研价值观,这对有志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而言,无疑明确了更加具体的前进方向——追求创新、追求卓越。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7650.html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3/3b03e9b132/ 生化环材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苏大Adv. Sci.:带正电Pt基纳米反应器助力高效稳定HER 2023年11月1日 董帆Angew.: 晶面与界面,谁是电化学CO2转化为CH4的关键? 2023年10月16日 ACS Catalysis: 剖幽析微!揭示In2O3-金属界面上高甲醇选择性的原子结构起源 2023年10月11日 “双一流”教授:招“拖延症”研究生,等于培养仇人!遇到了要躲得远远的 2023年10月15日 物构所王瑞虎AM: 同时提高锂硫电池能量密度和寿命的亲硫CoB异质结构纳米片的界面电子工程 2023年10月23日 厉害!博士生发了20多篇SCI,毕业典礼被校长点名! 2024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