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石墨烯的电子特性和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尺寸、形状和拓扑结构。虽然许多纳米石墨烯呈现封闭的电子结构,但某些分子拓扑结构可能导致开放的壳结构。作为中性自由基存在的具有锯齿形边缘的三角形纳米石墨烯,在基础科学和未来的技术中都具有相当大的效益,这些技术旨在利用其固有的高自旋磁基态进行自旋操作和信息存储。然而,由于存在未配对的电子,它们的反应活性大大增强,使得它们的合成非常具有挑战性。
最近瑞士联邦材料研究所Pascal Ruffieux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老师在JACS发表题为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π-Extended Triangulene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溶液中和表面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合成π-扩展三角烯,这是一种非Kekulé纳米石墨烯,其结构式为C33H15,由十个三角形融合的苯环组成。
这种分子的独特拓扑结构需要三个不成对的电子的存在,它们耦合形成一个自旋四重态。通过超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确定了吸附在惰性Au表面的单个分子的结构。通过扫描隧道光谱研究了电子性质,发现了自旋分裂单占据分子轨道的清晰光谱特征。
通过紧束缚、密度泛函和多体微扰理论计算,详细了解了其性质,后者提供了π扩展三角烯保持其表面开壳四重态的证据。该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自旋态开壳纳米石墨烯,在碳基自旋电子学中具有潜在应用。
多环共轭烃或纳米石墨烯(NGs)的化学合成自石墨烯分离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于NGs物理化学性质对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关键依赖性,更为显著的是,对分子拓扑结构的依赖性。这使得NGs成为研究纯有机物中丰富结构-性质关系和突发现象的沃土。虽然NGs很多已实现非磁性、封闭壳电子结构,但一些非磁性、封闭壳电子结构由于其独特的拓扑结构,可能会表现出磁性以及开放的壳结构。这类化合物在分子电子学、非线性光学和光电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此外,开放壳NGs中的未配对自旋可用于为将来的自旋电子学应用执行自旋逻辑运算。在这方面,具有三角形拓扑结构的NGs作为高自旋有机铁磁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图表1所示,随着三角形NGs尺寸的增大,总自旋将增大。作者在溶液中合成菲(三个苯环)和三角烯(六个苯环)的衍生物,其中最近才有相关报道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合成了未取代三角烯。
三角烯的合成过程是以1-溴-2-丙烯基苯和1,3,5-三(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作为前驱体经过三步进行的。
上图1a展示了退火后表面的STM图像,其中可以识别单个分子和不规则共价分子团的存在。表面上大约17%的分子呈现出均匀的三重对称外观(图1a中突出显示)。
单个分子的高分辨STM成像(图1b)显示了局部态密度(LDO)的明显电子对比,即三个顶点上的两个突出裂片和沿着分子边缘的两个较弱裂片。为了获得分子的化学结构,作者用一氧化碳(CO)功能化尖端在泡利排斥状态下进行了超高分辨STM成像,证实了1的成功合成(图1c)。
从STM成像中可以看出,1在Au(111)上的稳定和平面吸附表明表面不存在任何化学键,符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图1d),该计算揭示了1在Au上的平面吸附几何结构,1的锯齿形边沿着最邻近Au原子列定向排列。
1的电子结构可以在最近邻紧束缚(TB)模型中很好地描述。1的TB能谱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存在三种非键合半填充零能态(图2a)。在平均场哈伯德(MFH)模型中包含系统中诱导自旋极化并导致库仑间隙的打开(图2b)。前沿轨道的能级如图2c所示,图中显示了三个准生成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填充自旋彼此平行排列,从而产生一个开壳四重(即自旋3/2)态。
通过MFH计算得到1的磁结构与先前的理论报告以及自旋极化DFT计算相一致,其中作者还发现了开壳四重态为基态,开壳双重态(即自旋-1/2)的能量更高为236 m eV。计算出的SOMOs自旋极化波函数如图2d所示,仅在一个子格上显示出最大振幅的优势边局部化特征。
同样,图2e所示的计算自旋密度分布表明,自旋局部化主要发生在子晶格A的锯齿形碳原子上,而子晶格B的原子的自旋密度可忽略不计。在STS实验中重现了该主要结果,其中,1上的dI/dV光谱显示了以-400 mV和+1.15 V为中心的DOS中的宽峰和显著峰(图2f),分别对应于正负离子共振(PIR和NIR)。在这些偏压值(图2g)下,dI/dV信号(dI/dV图)的空间映射与SOMOs(-400 mV)的TB-LDOS图和1的单个未占分子轨道(SUMOs,+1.15 v)的非常吻合。这证实了dI/dV谱中的峰与分子轨道共振的关系,并推导出1的库仑间隙为1.55 eV。为了测定1在Au(111)上的磁基态,作者进行了特征值自洽的GW计算,包括底层表面的图像电荷屏蔽效应(GW+IC计算),以获得开壳四重和双重态电子结构。
通过计算发现,1.55 eV的实验库仑间隙与1的开壳四重子态的1.67 eV的GW+IC前沿轨道间隙有很好的一致性,而640 meV的开壳双重子态的GW+IC前沿轨道隙与实验值有显著差异。因此,这些观察结果表明1在Au(111)上表现出一个开壳四重基态。
综上所述,作者合成了吸附在金表面的稳定且未经取代的π-扩展三角烯。当在溶液中进行氧化光环化时,提供在Au(111)上进行表面催化氧化环化以产生最终产物1的前体2。亚分子水平上的STM和STS表征,结合一系列理论计算,确认了1的化学结构,并允许自旋分裂前沿轨道的真实空间可视化。
特别是,将实验STS数据与GW+IC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1在吸附到Au(111)上时,保持其预期的开壳四重基态。π-扩展三角烯及其同系物的高自旋、非定域π-自由基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纯烃化合物中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多机会,并且作为纳米级有机铁磁体,为量子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π-Extended Triangule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9, DOI: 10.1021/jacs.9b05319)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5319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3/94b0f987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