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Materials Studio培训汇总】

研究背景
目前,镁掺杂对ZnO单分子层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关于C杂质、Mg掺杂、Zn空位共存对ZnO单层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技术制备ZnO,不可避免地会产生C杂质,难以去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内蒙古工业大学李勇等基于广义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Mg掺杂、C杂质和Zn空位共存对ZnO单层电子结构及光催化的影响。本研究为新型光催化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计算方法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框架下,本研究利用Materials Studio的CASTEP模块计算,选择平面波超软赝势GGA + U,利用垂直方向20 Å的真空来防止相邻层的相互作用。电子经过自旋极化处理,作用在每个原子上的力小于0.01 eV/Å,内应力小于0.02 GPa,公差偏差为0.0005 Å。平面波截断能为380 eV。在计算中,几何结构优化、能量和自洽场收敛精度均设置为5.0×10−6 eV/atom。本文采用Monkhorst-Pack方法选取布里渊区的k个点为2 × 2 × 1。由于密度泛函理论是基态理论,对于多粒子体系的激发态,常规的GGA方法通常只有实验值的30%左右,因此,本文采用Ud、Zn为10.5 eV和Up、O为7.0 eV来修正带隙,C和Mg原子的U值采用软件默认值为0 eV。所有系统的布里渊区高对称点如图1所示。
结果与讨论
图1为单层ZnO晶体结构以及进行掺杂的晶体示意图。如表1所见,未掺杂Zn36O36单分子层(001)转化为氧化锌原胞后的晶格常数为a= b = 0.3288 nm,与文献得到的结果一致。掺杂的具体情况也可在表1内查找。
首先,小半径Mg原子(0.063 nm)取代大半径Zn原子(0.074 nm),降低晶格常数a和b,大半径C原子(0.077 nm)取代Zn原子,增加晶格常数a和b。第二,Ci与周围O之间以及Ci与VZn之间的库仑吸引效应降低了晶格常数a和b。VZn与周围O之间库仑斥力的存在增加了晶格常数a和b。所有掺杂体系在富O条件下的生成能都低于富Zn条件下。说明在富O条件下,各掺杂体系更容易形成。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图1. 催化剂掺杂示意图及积分路径示意图
表1. 催化剂晶格常数、形成能和内聚能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Zn36O36、Zn34CiMgO36(Ci1−/2+/3+/4+)、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iCZnMgO36(Ci1−/2+/3+/4+,CZn2-)单层的能带结构如图2a~d所示。
以原子真实能量的最低位置为参考时,Zn36O36单分子层为4.48 eV,与实验值一致,且以下各体系的带隙或带边位置相似。如图2(a1)所示,未掺杂Zn36O36单分子层的导带最小值(CBM)和价带最大值(VBM)均位于高对称性点G,表明该体系为直接带隙半导体。MS软件默认将费米能级作为能量零点。
图2(b) – (d)显示所有掺杂体系都是直接带隙半导体,以及Zn34CiMgO36(Ci1−/2+/4+),Zn34CiCOMgO35(Ci1−/2+,CO2-)和Zn33CiCZnMgO36(Ci1−,CZn2-)单分子体系的CBM和VBM位于高对称性点M,其余体系的CBM和VBM位于高对称性点G。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iCZnMgO36(Ci1−/2+,CZn2-)体系的带隙相对未掺杂Zn36O36的带隙更宽。
根据重整理论,掺杂体系中产生了Burstein-Moss (B-M)效应,使体系带隙变宽。其次,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多体效应或杂质和缺陷带之间的重叠,从而缩小了带隙。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图2. Zn36O36、Zn34CiMgO36(Ci1−/2+/3+/4+)、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iCZnMgO36(Ci1−/2+/3+/4+,CZn2-)单层的能带结构
催化剂态密度如图3所示。由图3(a) – (d)可知,Zn34CiMgO36(Ci1−/2+/3+/4+)的VBM由O 2p态决定,CBM由Ci 2p态和Zn 4s态决定。Ci 2p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图3(e)-(h)可知,Zn34CiCOMgO35(Ci1−)单层体系的VBM由O 2p态决定,CBM由C 2p态、CO 2p态和Zn 4s态决定,其中Ci 2p态起决定性作用。Zn34CiCOMgO35(Ci2+/3+/4+,CO2-)单层体系的VBM由O 2p态决定,CBM由起决定性作用的Ci 2p态和Zn 4s态决定。
如图3(i)-(l)所示,Zn33CiCZnMgO36(Ci1−/2+/3+/4+,CZn2-)的VBM由O 2p态决定,CBM由Ci 2p、CZn 2p和Zn 4s态决定,其中CZn 2p态起决定性作用。成键态和反键态影响价电子和导带的方向。如果键态增强,VBM将向较低的能级移动;反之,VBM将向更高的能级移动。当反键态增强时,CBM会向更高的能级移动。
在VBM中,Zn34CiMgO36(Ci1−)、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ZnCiMgO36(Ci1−/2+/3+,CZn2-)体系的价带顶部p-d键态量子数大于未掺杂Zn36O36的价带顶部p-d键态量子数。
因此,Zn34CiMgO36(Ci1−)、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ZnCiMgO36(Ci1−/2+/3+,CZn2-)体系的价带p-d键态增强,价带顶部向能量较低方向偏移。Zn34CiMgO36(Ci1−/2+/3+)、Zn34CiCOMgO35(Ci4+,CO2-)、Zn33CZnCiMgO36(Ci4+,CZn2-)体系的价带p-d键态量子数均与未掺杂Zn36O36单层体系的价带p-d键态量子数相等。
结果表明,Zn34CiMgO36(Ci2+/3+/4+)和Zn34CiCOMgO35(Ci4+,CO2-)体系导带底部的s-p反键状态增强,导带底部向高能量方向转移。总体效果是Zn34CiMgO36(Ci1−)和Zn34CiCOMgO35(Ci1−/2+/3+,CO2-)体系的VBM位置保持不变,CBM位置向上移动。虽然Zn34CiMgO36(Ci1−)和Zn33CZnCiMgO36(Ci3+,CZn2-)体系的CBM和VBM均发生了下移,但导带底部下移的幅度大于价带顶部,因此Zn34CiMgO36(Ci1−)和Zn33CZnCiMgO36(Ci3+,CZn2-)体系的带隙变窄。Zn33CZnCiMgO36(Ci4+,CZn2-)体系的VBM位置不变,导带下移,因此Zn33CZnCiMgO36(Ci4+,CZn2-)体系的带隙变窄。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图3. 催化剂态密度
Zn36O36、Zn34CiMgO36(Ci1−/2+/3+/4+)、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iCZnMgO36(Ci1−/2+/3+/4+,CZn2-)单层的吸收光谱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Zn34CiMgO36(Ci1−/2+/3+/4+,CO2-)、Zn34CiCOMgO35(Ci1−/2+/3+/4+,CO2-)和Zn33CiCZnMgO36(Ci1−/3+/4+,CZn2-)单分子层的吸收光谱在380-800 nm范围内与未掺杂Zn36O36体系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与未掺杂的Zn36O36单分子体系相比,Zn33CiCZnMgO36(Ci2+,CZn2-)单分子体系在380-425 nm范围内具有蓝移吸收光谱,在425-800 nm范围内具有红移吸收光谱。各体系的吸收光谱红移强度依次为:Zn34CiCOMgO35(Ci1−/2+/3+/4+,CO2-)>Zn33CiCZnMgO36(Ci1−/2+/3+/4+,CZn2-)>Zn34CiMgO36(Ci1−/2+/3+/4+)。这一顺序与电偶极矩结果一致。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图4. 催化剂体系的吸收光谱
当太阳光的光子能量大于光催化剂的带隙时,价带顶部的电子跃迁到导带底部,促进价带顶部空穴和导带底部电子的形成。导电带底部的电子在水中与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如图5所示。
高效的水解光催化剂应满足光催化剂CBM和VBM能带边的位置高于和低于水的氢和氧的氧化还原势。还原电位为−4.44eV,pH=值为0时,氧化电位为−5.67 eV。可以发现在酸性(pH = 0)和中性(pH = 7)环境下,所有体系都可以与水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产生H2和O2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图5. 催化剂带边位置
在Zn34CiCOMgO35单层体系中H*的自由能ΔGH*如图6所示。如图8所示,Zn34CiCOMgO35(Ci1−/2+/3+,CO 2−)单层体系的负值为ΔGH*,说明日光下的光催化制氢反应是先释放能量后吸收能量。
Zn34CiCOMgO35(Ci4+,CO 2−)单层(001)体系的ΔGH*为正,说明光催化制氢反应在太阳光下先吸收能量,再释放能量。Zn34CiCOMgO35(Ci1−,CO 2−)单分子层的绝对值最小,说明该单分子层具有最好的HER能力。
【MS论文精读】Appl. Surf. Sci.:Mg、C掺杂和锌空位对氧化锌(001)单分子层的影响

图6. 催化剂析氢自由能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采用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研究了Mg掺杂和C杂质对ZnO的光催化产氢过程的影响。在富氧条件下,所有掺杂体系的形成能均为负,说明所有掺杂体系都容易形成。与未掺杂Zn36O36单层体系的吸收光谱相比,所有掺杂体系的吸收光谱在425 ~ 800 nm的波长范围内发生了红移。
所有掺杂体系都能在pH = 0或7时与水反应生成H2和O2。Zn34CiCOMgO35(Ci1−,CO 2−)单层分子活性最强,吸收光谱红移最佳,功函数最小,载流子寿命最长,HER能力最佳。Zn34CiCOMgO35(Ci1−,CO 2−)单分子膜被认为是光催化制氢的有力候选者。

总体而言,本研究对新型光催化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文献信息
Qi, M., Hou, Q., & Li, Y. (2023). First principles study of the effect of (Mg, C) doping and Zn vacancies on the carrier activity, lifetime, visible light effect, and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of ZnO (0 0 1) monolayer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56477.

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3.156477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MS培训!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3/e831e985d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