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资料下载】
NOx是典型的工业有毒气体,其主要产生于火力发电厂、工业炉、汽车尾气和垃圾焚烧,而这些气体会形成酸雨,从而在排放到大气中时加剧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此外,NH3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通常由牲畜粪便和建筑材料产生。温室中积累的C2H2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近年来,化学或农业生产中排放的NH3、C2H2和NO等有毒气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西安交通大学Ren Ming等人选用金属氧化物(CuO、Ag2O、In2O3)改性的MoTe2,探究其对三种典型工业有毒气体(NH3、C2H2、NO)的吸附和检测特性。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作者从吸附能、能带、差分电荷密度(CDD)、态密度(DOS)和分子轨道等方面研究了其反应机理。并结合解吸性能进一步探讨了其实际应用可行性。作者利用Materials Studio的DMol3包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并利用含有Perdew Burke Enzzhof(PBE)函数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来计算交换相关能量。此外,考虑到金属氧化物的相对论效应,作者采用了双数值原子轨道加d极化(DNP)基组和DFT半核赝势(DSSP)来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为了更好地描述范德瓦尔斯(vdW)和远距离相互作用,作者采用了Tkatchenko Scheffler(TS)方法,并且还在该计算中采用了自旋极化。MoTe2和气体分子(NH3、C2H2、NO)的优化结构如图所1示,在图1(a)中,NH3分子中的N-H键为1.022Å,H-N-H键角为105.297°。线性C2H2分子的C-H键长度(1.072Å)比NH3中的N-H短,因为C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的原子直径。NO分子中的N-O键为1.164Å。此外,图1(d)和(e)描绘了MoTe2单层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其结构由Te-Mo-Te-Mo序列组成的六边形环构成。且Te-Mo键为2.755Å,Te-Mo-Te角为80.467°。从图2(a1)和(a2)可以看出,CuO分子在TH位点垂直向下稳定结合到衬底上,且Ed为0.041eV,从而形成2.088Å的Cu-Te键。在图2(a3)、(b3)和(c3)中,O原子周围的强红色证实了其电荷接受度为0.575e。且与CuO掺杂不同,Ag2O分子以最强的形式结合到MoTe2上,且位于对角TB位置上方,Ed为0.046 eV。而在In2O3掺杂时,几何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形。一方面,In2O3的键长被拉长,且其内部两端的两个In-O键变成了双键。另一方面,MoTe2也发生了巨大结构变化,且每个内部六边形环都不再对称,键长也变得不同。此外,从图3所示的能带结构可以发现,掺杂之后的带隙按In2O3-MoTe2<CuO-MoTe2>Ag2O-MoTe2的顺序减小,这意味着电导率增加。如图4(a1)所示,CuO-MoTe2/NH3的最短原子距离为2.025Å,这比本能系统中的原子距离小得多(收缩44.87%)。其Eads(-1.302 eV)比未掺杂的高约4倍。C2H2在CuO-MoTe2上吸附后发生了明显变形,从最初的线性分子变为折叠分子,两侧的H-C-C键角分别为165.025°和164.359°。其Eads为−1.110 eV。CuO-MoTe2/NO的最短原子距离为2.017Å,且Eads(−1.773 eV)提高了52.8%。同样地,Ag2O-MoTe2和In2O3-MoTe2上的气体分子吸附构型如图4b和图4c所示。如图5(a1)、(a2)和(a3)所示,CuO-MoTe2与气体反应期间转移了足够的电荷。图5(a1)中N原子周围的深红色表示NH3从CuO-MoTe2中获得电子。然而,三个H原子中的电子很容易丢失,导致NH3中的总损失为0.2e。在图5(b1)中,C2H2向CuO-MoTe2输送0.298e的电荷。对于Ag2O-MoTe2系统,只有少量电荷(0.044e)从Ag2O转移到NH3;即使对于C2H2,也只有0.136e。如图5(b3)所示, In2O3-MoTe2表面与C2H2的相互作用最弱(0.009e),即C2H2的吸附是较弱的物理吸附。如图6(a1)-(a9)所示,对于CuO-MoTe2,在NH3吸附后,TDOS在−6.31 eV至−7.28 eV的微小范围内明显升高。此外,C2H2吸附后的TDOS向左移动,并在费米能级处下降,这意味着电导率降低,而这与NO吸附后的趋势相反。关于Ag2O-MoTe2,图6(a4)中的TDOS几乎不变,表明Ag2O-MoTe2不利于对NH3的检测。在图6(a6)中,费米能级右侧所有轨道的态密度几乎为零,从而导致NO吸附的Ag2O-MoTe2电导率降低。如图6(a7)所示,在In2O3-MoTe2上吸附NH3之后,TDOS曲线向右移动,并且更多的电子填充到费米能级附近,从而提升导电性。如图6(a8)所示,在NO吸附之后,电荷再分配是曲线向左移动的主要因素。在图6(b1)-(b9)中,作者通过PDOS的分布进一步分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6(b3)所示,在−6.32eV和−0.21eV处Cu-3d轨道和O轨道的重叠,表明NO和CuO-MoTe2之间具有强烈化学相互作用。类似地,对于Ag2O-MoTe2上的NH3吸附,图6(b4)中的PDOS变化不大。此外,NH3和In2O3-MoTe2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比较弱。如图7所示,对于CuO-MoTe2,吸附NH3和C2H2后,Eg分别上升16.46%和31.40%。相反,NO吸附后的Eg具有4.73%的收缩,表明导电性增强。对于Ag2O-MoTe2,吸附NH3后Eg只有2.15%的变化。从图7(c)中可以看出,HOMO的部分分布转移到C2H2分子,使Eg急剧变窄了30.53%。而NO吸附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即Eg上升到1.236eV,变化约为20.94%。这意味着其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实现电子从价带到导带的跃迁。在In2O3-MoTe2体系中,电导率变化的大小顺序为:C2H2>NH3>NO,并且分别变化了29.23%、27.97%和12.73%。如图9(a)所示, NH3和C2H2的脱附时间大幅减少,且在358 K时均降至略多于1小时。即使对于C2H2,当温度持续升高至418 K时,其脱附效果也非常明显。这意味着该材料可以在半分钟内再次使用,从而证实了CuO-MoTe2单层用作气体传感器的潜力。而图8(b)中的Ag2O-MoTe2系统,其对NH3的弱吸附导致其解吸时间太短,无法在室温下使NH3稳定吸附在表面上。
然而,其对C2H2和NO的吸附使其在418 K下也有很长的解吸时间,其可作为消除C2H2和NO的优异吸附剂。对于In2O3-MoTe2系统,其在室温下对这三种气体的解吸时间极低,从而不利于其作为气体传感器。
CuO和Ag2O改性的MoTe2可以很好地提高三种气体的吸附性能,使其达到强化学吸附作用,而In2O3-MoTe2的物理吸附性能保持不变。CuO-MoTe2单层上NH3和C2H2的吸附能分别为−1.302 eV和−1.110 eV,且经过人工加热后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解吸,从而使CuO-MoTe2可用作NH3和C2H2的可回收加热型传感器。
对于Ag2O-MoTe2单层,其对C2H2的吸附能(−2.480eV)约为原始吸附能的10倍,即使在高温环境中也能进行脱附,因此其可以用作C2H2的专用清除剂。此外,其对NO的吸附能(-3.028eV)提高了2.6倍,使其成为可在室温下使用的可靠NO吸附剂。
Liu Yujie et.al A DFT study of toxic gases (NH3, C2H2, NO) adsorption and detection on metal oxides (CuO, Ag2O, In2O3) modified MoTe2 monolayer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3, DOI: 10.1016/j.apsusc.2023.156858
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3.156858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5/7a6d3a7e19/